上海绿色低碳转型做得怎么样?社科院蓝皮书聚焦四大领域予以分析上海|绿色|蓝皮书

发布时间:Apr 14, 2024 07:48 AM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提出的关键任务。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率先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近日,《上海蓝皮书: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发布会暨上海绿色发展形势分析研讨会在上海社科院举行,对上述问题作出了回答。

蓝皮书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会长周冯琦研究员介绍了蓝皮书的选题和核心内容。她表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2023年度《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以“‘双碳’背景下上海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研究”为主题,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方面对上海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展开系统研究,提出上海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策略建议,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报告从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四个方面建立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分析结果表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综合得分居于长三角城市群首位,但四个维度发展不均衡。降碳、减污、增长三个维度的得分靠前,但受人口密度、城市开发强度等因素影响,目前上海在扩绿方面尚未形成竞争优势。

在降碳领域,报告重点关注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建筑减碳的过程管理、绿色交通体系四个领域,指出在降碳领域,上海需要重点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升可再生能源替代率和利用规模,强化能源科技创新支撑,构建协同互补的区域能源合作体系;注重绿色标准、设计的引领作用,提升制造业数字化和循环水平;扩大建筑碳排放实时监测平台覆盖面,开展高精准的建筑能效和碳排放预评价;以一次能源的低碳化和终端能源消费的电气化为方向,降低交通领域碳排放强度。

在减污领域,报告重点关注了协同减排和制度创新两大领域,认为上海需要以NOx和VOCs协同减排为主要对象,以结构优化和源头控制为重点方向,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强化VOCs源头防控、实施移动源智慧监管、提升面源管控水平等实现协同减排。上海推进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需要重点完善行政合作框架、强化多元协作载体、提升技术创新赋能和构建协同治理网络。

在扩绿领域,报告从世界级滨水空间开发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乡公园体系入手,指出上海在世界级滨水空间功能优化改造过程中应将滨水空间特色、环境质量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作为重点,并引入多元主体开发模式,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制定针对性的资金扶持政策。上海应推进公园体系结构的多层次、多样化、一体化发展,改善公园绿地布局的连通性、可达性、公平性,增强公园服务功能的复合性、特色性、生态性,实现公园建设政策标准的统一性、创新性、统筹性。

在增长领域,报告重点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氢能产业、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三个领域,提出上海需要在产业空间布局、产业生态构建、创新激励手段、绿色低碳转型引导、充电基础设施管理等方面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促进氢能供给侧全面降本,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协同与跨区域协作,构建氢能全链条安全管理制度。加大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提质增效力度及其协同应用,将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融入全国和全球高端制造产业链和价值链。

为保障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推进,报告从科技、金融、统计核算体系等方面探讨了相关保障措施。报告认为,为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上海要推动科技引领能源与产业低碳化转型、绿色低碳技术协同化创新,加强要素政策系统性支持。为发挥金融的支撑作用,上海要着力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推动上海国际碳金融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为发挥统计核算体系的支撑作用,上海要以推进能耗双控制度转向碳排放双控制度为抓手,以赋能基层、激发各类减排主体动力和活力为目标,建立健全“城市—行业—企业”三个层次有机衔接的碳排放核算体系。

本次会议由上海社科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上海市生态经济与绿色转型协同创新研究基地主办。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韧性城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本质规律,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城市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韧性城市的内涵作为一种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韧性城市是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依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是一篇闪耀着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东方文化研究和弘扬恰逢其时,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要提高站位、顺势而为东方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但中华民族也经历过近代的苦难。正因如此,近代以来将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隔离开来甚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团结领导人民在长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而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组织者与推进者、支撑者与保证者。党的领导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根本保证。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于新征程上继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照搬他国现代化经验、模仿他国现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天在上海开幕。这项盛会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而人工智能之于这座城市乃至整个世界,正在展开一场历史性的革新。当前,超大规模算法模型正在引领新一轮AI技术大突破、产业大爆发,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从识别走向生成、从专用走向通用。人工智能历来是全球竞争的焦点,而通用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甚至颠覆世界运转的逻辑,更成为今天焦点中的焦点。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对中国而言,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检验科技创新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使命制高点上,科学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指引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他强调,“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所谓“古今中西之争”,就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出的基本遵循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也就是尊古不复古。为什么要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