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战争何以取得伟大胜利?,在兵力、国力悬殊的情况下,70年前中国共产党|战争|伟大胜利

发布时间:Apr 14, 2024 10:28 AM

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1953年7月27日,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当时兵力、国力悬殊的情况下,抗美援朝战争为什么能够取得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强有力

毛泽东在《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一文中强调:“领导是一个因素,没有正确的领导,事情是做不好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将一盘散沙的旧中国整合成一个独立的现代民族国家。

经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不断洗礼,中国共产党成长为一个信念坚定、纪律严明、组织严密、作风过硬、民主集中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成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党的领袖群体也成长为具有高超领导能力与深刻战略思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质使得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国内革命战争中取得胜利,也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打败敌人提供了至为关键的领导力量保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对手面对的是人类历史上的新型政党,一种新型的政治领导力量,这种政治领导力量的巨大战斗力远远超出对手的预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再次证明,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惜流血牺牲,不懈努力奋斗,团结凝聚亿万群众不断走向胜利。”党中央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统揽全局,实施有力的战争动员和正确的战争指导,采取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全国各族人民同心支撑起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伟大斗争,最终用伟大胜利向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人民群众的支持汇成合力

毛泽东在《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一文中强调:“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抗美援朝战争是人民战争,全国人民勠力同心,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帝国主义侵略者应当懂得: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毛泽东的论述点出了战争背后的人民因素,点出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的组织状况与精神面貌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党高度关切民众的利益,通过踏实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和积极有效的组织工作,不仅实现了广大人民的思想启蒙,培育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意识、阶级觉悟和主人翁观念,而且将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充分调动了他们的能动性与热情。中国共产党引领、示范、宣教和奉献,民众被组织、调动、激发,党和人民群众骨肉相连、鱼水情深,同心协力、攻坚克难。人民的高度组织与全力支持,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也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下了牢固的社会基础,正所谓“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人民军队的力量,根基在人民。”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人民踊跃报名参军,社会各界争相捐献,人人努力生产劳动,利用休息时间增产,掀起了捐款给空军买飞机的热潮,完美诠释了中国人民“人穷志不穷”的奋斗精神。人民群众自发地喊出了“我们在后方多流一滴汗,人民志愿军在前方就会少流一滴血”的感人口号。抗美援朝战争的人民动员及其最终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升,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人民军队的战斗英勇顽强

在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军队英勇杀敌,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有197653名“最可爱的人”献出了宝贵生命。在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的人民军队,不仅展现出了鲜明的政治品质,而且也形成了灵活机动并富有创造性的战略战术,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组织上、军事上等各方面卓有成效的建设,使得人民军队具备敢于胜利、善于胜利的过硬本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与其他武装力量的最大区别,就是党指挥枪、政治建军。特别是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鲜明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科学规定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原则和军队政治工作任务。党指挥枪、政治建军如同熔炉淬钢,使得军队建设有了灵魂,使得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近现代中国依靠武力割据的军阀力量,也区别于西方的军队性质,使得军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与调动。

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祖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要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全面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更好履行新时代人民军队的使命任务。

中华民族历来秉持“亲仁善邻”的理念,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道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前进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辛历程和胜利奥秘,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扎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韧性城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本质规律,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城市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韧性城市的内涵作为一种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韧性城市是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依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是一篇闪耀着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东方文化研究和弘扬恰逢其时,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要提高站位、顺势而为东方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但中华民族也经历过近代的苦难。正因如此,近代以来将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隔离开来甚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团结领导人民在长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而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组织者与推进者、支撑者与保证者。党的领导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根本保证。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于新征程上继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照搬他国现代化经验、模仿他国现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天在上海开幕。这项盛会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而人工智能之于这座城市乃至整个世界,正在展开一场历史性的革新。当前,超大规模算法模型正在引领新一轮AI技术大突破、产业大爆发,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从识别走向生成、从专用走向通用。人工智能历来是全球竞争的焦点,而通用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甚至颠覆世界运转的逻辑,更成为今天焦点中的焦点。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对中国而言,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检验科技创新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使命制高点上,科学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指引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他强调,“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所谓“古今中西之争”,就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出的基本遵循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也就是尊古不复古。为什么要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