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系统观念现代化|人与自然|系统观念

发布时间:Apr 14, 2024 10:31 AM

时隔5年,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又一次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系统观念的智慧之光,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阐释、新发展、新境界,是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行动指南,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一、确立系统观、遵循辩证法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范畴,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系统观念,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习近平的系统观念,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中蕴含的系统观和自然观: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等思想精华;另一方面传承了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理念,深刻地启示我们要从系统整体观把握“天-地-人”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从习近平世界观方法论的哲理来看,系统观念是一种基础观念,关注根本要素;系统观念是一种整体观念,强调整体功能;系统观念是一种辩证观念,把握事物的关系;系统观念是一种全局性观念,注重协同和协调;系统观念是一种秩序观念,坚持平衡与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各项工作必须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

本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的鲜明主题,蕴含着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系统观念和辩证法智慧。其一,习近平聚焦“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是站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其二,习近平提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着眼于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工程的角度,从整体和全局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方位,系统分析谋划“为什么加快”“如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其三,习近平明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基于我国进入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考验,以正确的战略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通盘考量。其四,习近平生态文明系统观蕴含着“生命共同体”的丰富内容,山水林田湖草沙是自然界的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是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地球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些丰富的思想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显著标志。其五,习近平全面总结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高度评价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这四个“重大转变”是我国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历史方位解析和前瞻性把握。


二、谋划全局、处理重大关系



运用系统观念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持普遍联系地分析问题、唯物辩证地把握重大关系、全面系统地加强全局性谋划。系统观念是运用辩证法把握事物之关系的一种思想方法,也是人们不断深化客观事物规律认识的必由之路。每一种事物作为一个系统,处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坚持系统观念就要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要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系统,辩证把握重大关系,加强全局性谋划,避免孤立、静止、片面地看问题,有利于我们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

其一,坚持系统观念,有利于谋划全局,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习近平强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生态文明建设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行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协调”、“统筹”、“一体纳入”、“系统部署”、形成合力。为此,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其二,坚持系统观念,有利于把握规律,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关系。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思想,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当前,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经验,分析我们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需要正确处理的五个重要关系,这些论述闪耀着系统观念的智慧之光。其中,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居于引领地位,是新时代新征程处理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关系的生态文明新形态,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最基础的先导性关系;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体现了矛盾论、实践论和协同论的观点;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有机体原理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中的生动实践,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把握历史主动的生动体现,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落实“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的工作艺术化;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与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均蕴含着“内”与“外”、“稳”与“进”、“近”与“远”、“知”与“行”等方面动态统一的辩证法。


三、推进“保卫战”、打好“组合拳”



近年来,习近平总是从系统观念出发,要求领导干部胸怀两个大局。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抓好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这一胸怀大局、抓好大事的系统观念,同样适用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其一,守住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本次讲话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基础上,体现了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系统观念。在今年这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主要包括: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等。这些重要部署,既一脉相承,又有新的立意、新的阐发。

其二,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自然生态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蓝天、碧水、净土是构成自然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我们用系统观念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就要坚持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在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时,我们要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在守牢美丽中国建设的安全底线同时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

其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组合拳。坚持系统观念体现了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生态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要义是从系统上解决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由何而来”“现在何处”“走向何方”等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在相继出台《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之后,进一步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做出系统部署,这既是对生态环境“保卫战”的持续升级,也是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组合拳”的系统谋划。在5年前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强调,环境治理是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行政、市场、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在5年后的这次大会上,习近平进一步强调,要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他指出,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

在系统观念的视域中,体系,是指若干有关事物或思想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往往是由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我国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注重坚持系统观念和加强各项工作的体系性、系统性。在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的总体思路下,在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的重大举措中,习近平又提到“三个体系”: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

在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国度整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世界上还没有历史先例。新征程上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我们处理许多复杂关系,需要统筹协调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各方面,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需要立足当前谋长远,立足全局看系统,立足整体看系统,立足协同看系统,立足开放看系统,实现结构均衡、要素协同、整体效益最佳。坚持系统观念,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我们的使命和担当,也是迫切需要增强的能力和本领。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韧性城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本质规律,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城市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韧性城市的内涵作为一种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韧性城市是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依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是一篇闪耀着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东方文化研究和弘扬恰逢其时,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要提高站位、顺势而为东方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但中华民族也经历过近代的苦难。正因如此,近代以来将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隔离开来甚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团结领导人民在长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而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组织者与推进者、支撑者与保证者。党的领导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根本保证。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于新征程上继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照搬他国现代化经验、模仿他国现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天在上海开幕。这项盛会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而人工智能之于这座城市乃至整个世界,正在展开一场历史性的革新。当前,超大规模算法模型正在引领新一轮AI技术大突破、产业大爆发,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从识别走向生成、从专用走向通用。人工智能历来是全球竞争的焦点,而通用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甚至颠覆世界运转的逻辑,更成为今天焦点中的焦点。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对中国而言,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检验科技创新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使命制高点上,科学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指引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他强调,“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所谓“古今中西之争”,就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出的基本遵循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也就是尊古不复古。为什么要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