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税收已破百亿,上海今年首幢税收百亿楼再度花落金虹桥

发布时间:Apr 16, 2024 01:17 AM

在8月31日举行的“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主题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聚力‘最虹桥’深耕‘数字化’”长宁区专场,记者获悉,截至今年7月,金虹桥国际中心税收已突破100亿元,继去年后再度成为全市当年首幢税收“百亿楼”。

金虹桥位处的虹桥开发区,是全国首批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长宁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性机遇。从“虹开发”到“大虹桥”,长宁区正积极推动城区核心功能从“有没有”向“强不强”跃升,在服务落实国家战略中,推动区域能级不断迈上新台阶。

数字经济成最大产业

作为“大虹桥”上海市域内唯一的中心城区,长宁区紧抓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最虹桥”引领行动,推动产业发展布局更加优化、枢纽门户功能持续升级。今年1-7月,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各片区中,长宁片区以不到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税收。

长宁区委书记张伟表示,“大虹桥”带给长宁的不仅是“溢出”更是“涌入”效应,长宁的定位不是简单的“对接”、单向的“承接”,而是有机的“融入”和一体的“推进”。

在重大战略的带动下,上半年,长宁区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1-7月,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进度超过70%,“3+3”重点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愈加明显,税收比重达70%。


7月税收已破百亿,上海今年首幢税收百亿楼再度花落金虹桥

在此带动下,长宁楼宇经济特色优势不断扩大,重点商务楼宇平均单位面积产税达到约每平方米9000元。其中,金虹桥国际中心在去年成为全市当年首幢税收百亿楼的基础上,今年7月税收已突破百亿元,再度成为上海年度首幢税收百亿楼。

“数字长宁”有着20多年积淀,近年来,长宁区着力用好这一产业根基,区内“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头部企业和优质中小企业的集群式发展,带动了数字经济成为全区最大产业和最强引擎。

长宁区区长侯继军介绍,今年1-7月,长宁数字经济企业完成税收203亿元,同比增长21.6%,全区6100余家数字经济企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54.9%,互联网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41.5%,5个电商平台交易量达到百亿元以上,亿元以上交易量电商平台也达到26个,平台交易总额居全市首位。同时,长宁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软件信息服务业近五年的营收增速均保持2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区软件信息业营收同比增长58.9%,增幅居全市第一。

推动科技回归都市

在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同时,长宁区还积极布局工业互联网、数字医疗等新领域、新赛道,梯度式培育成长型、创新型企业。在此过程中,长宁始终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积极探索中心城区科创之路。

去年以来,长宁区高标准打造了“上海硅巷”科创街区,发挥中科院硅酸盐所、中科院微系统所引领效应,在愚园路、武夷路、定西路等合围而成的1.48平方公里区域内,集聚了新微智谷、华为联通创新示范中心等10多家创新载体和500多家科技企业,推动科技回归都市、街区创新转型。


7月税收已破百亿,上海今年首幢税收百亿楼再度花落金虹桥

近年来,长宁区着力用好区位优势独特、开放特征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区优势,加快建设具有鲜明区域标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提升产业整体能级和发展韧性。

作为区域“3+3”重点产业之一,长宁航空服务业围绕高质量创新发展的目标,正逐步构建航空物流、航空要素交易、航空维修等航空服务业全产业链。长宁区还着力推动时尚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大虹桥德必WE、上生新所二期等时尚地标加快建设,区域现代商贸业等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为前瞻布局智能终端等产业新赛道、加快未来产业的生态构建打下扎实基础。

张伟介绍,下一步,围绕做大做强航空服务业,长宁将主动对接上海世界级航空枢纽建设,持续拉长板、扬优势。具体包括,力争在加密城际空中快线、提升公务机运营能力、推进保税功能创新等方面取得突破,吸引更多海内外航空总部、航空联盟、大飞机相关项目入驻长宁,着力打造强劲活跃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推进老虹桥城市更新

早在“十二五”末,长宁区就在全市率先完成二级以下成片旧里改造,较早进入城市更新的探索实践。近年来,通过深度更新、全景更新,长宁区由表及里、由路及弄,以点带面、串联成片,不断推动城区品质提升、空间布局优化、公共服务日趋完善。

侯继军表示,2021年,长宁在全市率先编制完成了全区所有街镇的“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行动规划,“十四五”期间,长宁区在持续推进精品小区建设、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等项目的同时,还将落实512个建设项目。截至7月底,已完成其中389项,完成率达76%。


7月税收已破百亿,上海今年首幢税收百亿楼再度花落金虹桥

长宁区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近年来以首提地的担当,在城市更新、民生改善等领域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记者在会上获悉,本着“解忧纾困”的考量,长宁区充分征询人民建议,在基本完成全区24.6万平方米非成套房屋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下大力气推动“两旧一村”改造。今年,全区已启动5处小梁薄板房屋和约5万平方米里弄房屋卫生设施改造,累计完工既有多层住宅加梯627台,打造了2023个错时停车泊位和45个错峰停车项目。

今年5月,中山公园游船码头正式投入运营,中山公园1号门区域全面打开,进一步提升了长宁苏州河沿岸的滨水空间品质,推动中山公园百年公园与华东政法大学百年校园融合开放。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长宁区还逐步构建了生境花园网络体系,目前已推出13座生境花园,同步建成镜花园、愚园怡亭等12座口袋公园,实现中山公园、虹桥公园焕新开放以及新虹桥中心花园、延安西路安西路桥下空间的更新改造。

高标准推进城市公共空间开发开放的同时,长宁区也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闲好去处和便民服务设施,包括打造74个户外职工爱心接力站、新增98家早餐网点、29家老年助餐点,持续“接地气、聚人气”。

老虹桥地区的城市更新已经开启。作为上海改革开放的先行者,经过几十年变迁,老虹桥地区正面临楼宇设施老化、产业形态亟待转型等挑战。据悉,长宁区正大力推进虹桥开发区存量商务楼宇“腾笼换鸟”,推进艺丰中心、晶耀虹桥、宜家荟聚、虹桥上城等重大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一轮政策措施,全力推动虹桥机场东片区的开发利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张伟表示,长宁作为中心城区,建成较早、土地资源较为稀缺,同时,区域内还存在一些低效的产业用地和园区,如何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亟待攻克的难题。接下来,长宁区将积极探索土地多用途混合利用,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工业上楼”,加快存量低效产业园区的更新升级,为区域高质量发展腾出更多优质空间,促进经济密度不断提升。


7月税收已破百亿,上海今年首幢税收百亿楼再度花落金虹桥
为何纷纷将上海郊区这个园区选为“梦开始的地方”?,留学生归国创业全域|创业|郊区
为何纷纷将上海郊区这个园区选为“梦开始的地方”?,留学生归国创业全域|创业|郊区

尽管只有28岁,但山东小伙薛云浩已是个“创业老兵”。从英国拉夫堡大学毕业回国后,他在外省市有过两次创业经历。第三次创业,他把目光投向了上海青浦。“园区又大又新,办公环境非常好!”这是薛云浩对上海青浦留学人员创业园的第一印象。入驻园区仅一个多月,他创立的上海拾刻有趣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已迈入正轨,孵化的潮玩品牌即将面向市场。记者了解到,去年9月,位于虹桥商务区的青浦留创园正式开园,很快那里就成了“薛云浩”们的逐梦之地。不到一年,园区就吸引留创企业近50家,在园区打拼事业的近200名留学生中,绝大部分都是硕

预计投产后新增产值约50亿元,​莘庄工业区7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产业|制造业|项目
预计投产后新增产值约50亿元,​莘庄工业区7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产业|制造业|项目

6月30日,上海市莘庄工业区举行2023年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福斯特、军健君泽、澳华内镜等7个制造业项目同时开工,涉及重大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及精细化工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据了解,此次开工的7个项目,合计投资金额为18.68亿人民币,共计占地134.48亩。其中4个新拿地项目,3个存量改扩建项目,预计投产后新增税收约4亿元,新增产值约50亿元。7个项目全部符合闵行“4+4”产业定位。莘庄工业区此次在同一区域7个产业项目集中开工,让制造业成为园区经济发展关键驱动力,同时推动闵行制造业向着高端化、智

上海这一“工程”为何生生不息,30年方法|服务|上海
上海这一“工程”为何生生不息,30年方法|服务|上海

夏季,来自云南临沧的外卖骑手杨权又迎来一年中最艰苦的送餐季节,但他的内心却很踏实:中山公园兆丰广场门前的“暖新巢”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一年四季,不论严寒酷暑,都是他和同事们挡风遮雨的港湾。这是长宁区众多“暖新巢”中的一个。出生于澜沧江边的“90后”杨权又并不知道,繁华的上海市中心,曾有不少百姓居住在陋室简屋中,其中一些人还面临重病、失业等一时难以逾越的困苦。兆丰广场所在的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就是其中一处。30年前,华阳基层干部们夜以继日走访,了解全部困难人群生活状况,并一一为之解难纾困。从此,一个以“了解人

​年轻人面临三种求职困境?上海金山举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主题日活动活动|创业|金山
​年轻人面临三种求职困境?上海金山举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主题日活动活动|创业|金山

6月19日下午,“雁归金山·职在湾区”2023年金山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主题日活动在海阔·东岸文化创意产业园举行,现场发布就业宝典、分享就业创业经历、优质企业路演招贤、就业工作成果展示、全面启动育苗仪式、举办专场招聘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重点企业、见习基地和高校学子到场。值得注意的是,当天的现场招聘会共有52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212个,招聘570人,薪资普遍在7000元至10000元区间;入场近300人,收到简历238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75人。启动仪式上,《求职路上有“你”有“我”》小品表演,

中国航海博物馆户外空间首次免费夜间开放,航海重器展览上新海洋|中国|博物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户外空间首次免费夜间开放,航海重器展览上新海洋|中国|博物馆

6月13日,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和上海市海洋局指导,中国航海博物馆与上海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共同主办的“探秘深蓝:中国海洋科考与深潜展”在中国航海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在博物馆第二临展厅展出,展期将持续至2023年10月8日。此次展览是继“蓝色‘船’说”之后,中国航海博物馆推出的“当代中国航海装备系列展”第二展。展览共分“综合科考”“专业科考”“特种科考”及“守护蔚蓝”四个部分,从科技、装备、自然等角度,重点展示当代中国海洋科考与深潜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阐释人与海洋的和谐共生,强化海洋意识教育,助力推动海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