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成了官员违纪“临界点”?,一顿饭、一场酒理论|问题|临界点

发布时间:Apr 13, 2024 21:35 PM

哲学上有一个“秃头论证”理论,讲的是这样的问题: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回答是不能;再少一根会怎样?回答说还是不能。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等到后来,才发现已经成为秃头了。

成为秃头的界限是一万根?一千根?一百根?十根?无法确认,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头发还剩下一百根、十根时,人们早已毫不迟疑地认为是秃头了。这一突变是在不知不觉的渐变中发生的,当人们惊觉时,事物已经从量变到质变了。

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于作风建设领域。很多人总认为办一次事、吃一次饭、喝一次酒、收一次礼、越一次规等,不会发生大的问题,也不算什么,影响不到哪里。但久而久之,越来越放肆,最后就会由量变引发质变,走上破纪破法的不归路。这提醒党员干部,要多反思作风上的“秃头论证”,千万不要无视小事小节,也不要轻视看似无关紧要的“第一次”。

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件事,青海省6名正厅级“一把手”顶风违纪聚会吃喝,导致1人酒后死亡。这一事件,性质十分严重,影响极其恶劣,参与喝酒的人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触发点就是他们以前可能也经常违规喝酒,但总是一次次侥幸逃脱纪法惩治,于是就忘乎所以,甚至形成惯性思维、固定动作。殊不知,作风建设最可怕的就是养成坏习惯还不以为意。结果,就像“秃头论证”理论所寓示的那样,这场喝酒成了临界点、质变点,再也没有侥幸了,也没有下次喝酒的机会了。

作风建设上还有一个“温水效应”,与此类似。一只青蛙在温水中悠然自得,不亦乐乎。随着温度慢慢上升,当青蛙感到危险时,已无力跳出大锅了。这正像一些党员干部那样,今天拿东家一些,明天拿西家一些;今天收点礼,明天吃顿饭;今天谋了私利,明天用点公权,感觉处处受人“尊敬”,“风光无限,人生美好”。然而,当发现不当财富积累到百万千万时,再想收手已来不及了,只能走向人民的反面、成为腐败的典型。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事实上,很多党员干部往往是走着走着就掉进了腐败的泥淖。探究起来,就是没有反思“秃头论证”理论,没有警惕“温水效应”。这些人从小处不检点,从“第一次”违规不复顾惜,就预示着其最后不是成为“两截人”,就是成为“两面人”。

“秃头论证”理论警醒党员干部,要想一辈子廉洁自律,坦坦荡荡,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果断拒绝“第一次”,不在小事小节上头脑发热、乱了方寸。

在这些方面,有两个古人是我们的榜样。一个是公仪休。他爱吃鱼但从不收鱼,原因就是“收了人家的鱼就要按人家的意思办事,难免违反国家法纪,就不能长期吃鱼了”。另一个是陆贽。皇帝劝他可以收些鞭靴之类的小物件,他却撰文进谏:“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币帛;币帛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日见可欲,何能自窒于心。”在他看来,“涓流不止”,发展下去必然是“溪壑成灾”。

“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纵观我们党内那些清正廉洁、受人敬佩的优秀党员干部,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注重防微杜渐,慎独慎微,始终做到了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郑培民隐藏自己集邮的爱好,为的是“不给别人一点送礼的由头,不让自己有半点腐败的念头”。还有谷文昌“不沾公家一寸木材”,焦裕禄“不让孩子白看一场戏”,杨业功“不收他人一张宣纸”……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原则、守住底线,以公心正气战胜私心俗气,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细节决定成败,量变引发质变。在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看一名党员干部的形象,看的就是细节小节;衡量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成效,评判标准就在于是否不坏原则、不开口子。党员干部当思之鉴之,真正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韧性城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本质规律,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城市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韧性城市的内涵作为一种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韧性城市是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依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是一篇闪耀着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东方文化研究和弘扬恰逢其时,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要提高站位、顺势而为东方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但中华民族也经历过近代的苦难。正因如此,近代以来将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隔离开来甚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团结领导人民在长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而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组织者与推进者、支撑者与保证者。党的领导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根本保证。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于新征程上继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照搬他国现代化经验、模仿他国现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天在上海开幕。这项盛会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而人工智能之于这座城市乃至整个世界,正在展开一场历史性的革新。当前,超大规模算法模型正在引领新一轮AI技术大突破、产业大爆发,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从识别走向生成、从专用走向通用。人工智能历来是全球竞争的焦点,而通用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甚至颠覆世界运转的逻辑,更成为今天焦点中的焦点。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对中国而言,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检验科技创新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使命制高点上,科学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指引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他强调,“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所谓“古今中西之争”,就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出的基本遵循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也就是尊古不复古。为什么要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