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法规体现出哪些特质?,全国人大“授权”两年多来浦东新区|法规|特质

发布时间:Apr 14, 2024 17:03 PM

2021年6月,全国人大授权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这对上海立法工作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件大事,从此上海地方性法规多了一个“浦东新区法规”。截至2023年7月底,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共制定了18部涉及各领域的浦东新区法规,逐步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创性、阶段性立法成果。两年多来的实践充分表明,“立法先行”对于浦东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具有重要意义。从价值体系的角度来看,浦东新区法规主要体现出变通性、引领性、系统性、示范性、简约性等五大特质。


一、变通性。



变通性是浦东新区法规的关键特质。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决定》第2条规定,浦东新区法规获得了变通上位法非基本原则的权限。变通性由此成为其区别于一般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最主要特质。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变通”,就是“依据不同情况,做非原则性的变动”。在制定浦东新区法规的立法实践过程中,立法者将变通权划分为“从无到有”的创新和“从有到优”的创制,通过科学体系化的概念解析,探索其制度内涵和构成要件。强调创制是充分考虑浦东先行先试的改革实际,强调创新是严格对标国家改革突破的最高期待,两者发挥不同的功能。立法创制侧重于为浦东“大胆试、大胆闯”提供法治引领,立法创新侧重于为浦东“大胆闯、自主改”提供法治支撑,两者共同构成引领区立法变通权的体系性。


二、引领性。



引领性要求立法选题精准,突出战略要求和改革要求。浦东新区法规必须坚持“立足浦东改革创新实践需要”,紧扣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部署,紧扣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要改革方向以及紧跟时代步伐。比如,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中关于“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的要求,连续制定了“生物医药法规”“无人车法规”“化妆品法规”“艺术品交易法规”。这四部法规持续深挖浦东产业优势和潜力,对标对表国家战略改革方向,精准聚焦生物医药、化妆品、文物艺术品和智能网联车四个产业赛道,着力打通产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分别从健全管理体制、推动改革突破、创新服务机制、促进产业融合、强化资源保障等方面推动先导产业升级。


三、系统性。



系统性要求在理念上坚持系统观念,加强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和融会贯通,推动各项改革向更加完善的制度靠拢,率先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互衔接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例如,国际上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营商环境的评价标准,不论是世界银行以往采用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还是2022年新推出的“宜商环境评估体系”,都特别关注企业“一开一关”“一进一退”两大核心环节的制度保障。针对企业“准入难”“准营难”“退出难”“破产难”等症结性问题,陆续出台的“一业一证法规”“登记确认制法规”“市场主体退出法规”“企业破产法规”“准入即准营法规”打响了立法的系列“组合拳”,有力贯彻了在放管服上“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的要求。其中,2021年“一业一证法规”第9条规定“支持浦东新区探索实行基于‘一业一证’改革的市场准营承诺即入制”,进而又直接催生了2022年“准入即准营法规”,实现了准营环节的证照高效精准衔接。从基层人大决定到首部浦东新区法规、从首部浦东新区法规的条款到新的浦东新区法规、从市场准入改革到市场准营改革的立法“连续剧”,贡献了自中央赋予立法授权以来首个系统设计、前后衔接、相互促进的典型立法案例。


四、示范性。



示范性要求秉持在浦东开展制度型开放试点,为全国推进制度型开放探索经验的理念,努力向着立足浦东、面朝上海、走向全国的愿景而不懈探索。例如,浦东新区法规在严格遵循“在浦东实施”的前提下,在立法技术上审慎而灵活地运用了“属人”“属地”等多种“客观连结点”,既依法确保了法规的适用范围限定在浦东新区行政区域内,又积极促成了法规的实际效力向上海全市乃至其他省市延伸。以“企业破产法规”为例,其在客观连结点的选择上采用了“法院地”这一属地连结点,通过“浦东新区人民法院设立破产审判内设机构,集中管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指定的破产与强制清算案件”的规定,上海全市相关企业由此都将可能受益于该法规的创新程序。


五、简约性。



简约性要求在法规体例上坚持“地方立法要有地方特色,需要几条就定几条”,着力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与浦东新区法规作为试验性立法、变通性立法的性质相适应,其采用了“小快灵”的立法模式。其中,“小”就是指立法倾向于小切口、小篇幅,不追求篇章结构的形式完整性,但解决的问题依旧重大。从法规篇幅与结构来看,最长的37条,最短的14条,平均约22.1条,基本上做到了重点鲜明、以简驭繁。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观新闻”,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为何会被提升至党和国家战略高度?,这一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韧性|城市|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韧性城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城市发展本质规律,为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城市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发展道路,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韧性城市的内涵作为一种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韧性城市是从国外引入的新理念。依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斯阳:东方文化研究恰逢其时现代文明|习近平|东方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中华现代文明,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深刻阐述,是一篇闪耀着真理光芒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指南。东方文化研究和弘扬恰逢其时,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在研究中创新,在创新中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发展要提高站位、顺势而为东方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但中华民族也经历过近代的苦难。正因如此,近代以来将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隔离开来甚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在于这一点,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中国|现代化|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团结领导人民在长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逐步探索而来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组织者与推进者、支撑者与保证者。党的领导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与根本保证。正确认识和理解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于新征程上继续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者与引领者中国式现代化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照搬他国现代化经验、模仿他国现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上海何以占据一席之地,30多款大模型齐聚背后:全球尖端竞争上海|领域|全球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天在上海开幕。这项盛会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而人工智能之于这座城市乃至整个世界,正在展开一场历史性的革新。当前,超大规模算法模型正在引领新一轮AI技术大突破、产业大爆发,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走向认知、从识别走向生成、从专用走向通用。人工智能历来是全球竞争的焦点,而通用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甚至颠覆世界运转的逻辑,更成为今天焦点中的焦点。今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重视通用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防范风险。对中国而言,这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检验科技创新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为何要强调“尊古不复古”?,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中国|文化|之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使命制高点上,科学总结了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指引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正确方向。他强调,“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所谓“古今中西之争”,就是如何对待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指出的基本遵循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也就是尊古不复古。为什么要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