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一块大田,安徽一些农村一个村只有一块田村民|土地|大田

发布时间:Apr 14, 2024 03:41 AM

张锋到村里工作后,时时关注关于三农问题的文件。今年,他特别有干劲,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今年4月,《安徽省“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公布,方案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整村、整乡乃至整县推进“小田变大田”改造试点。到2025年,累计改造面积由1460万亩扩大到3000万亩。

张锋是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庙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21年,他们村里就开始实验、实践“小田并大田”工作。两年前,他根本想不到,村里的探索能得到中央和省里的肯定和支持。

其实,庙前村的“小田并大田”改革并非是最早的。在安徽宿州泗县,较早开始探索“一户一块田”,即将村民散落的多块田变成集中的一块大田,目前该县已有117个村的36.2万亩地变“大”;早在2010年,亳州市蒙城县群众自发互换土地,目前“户均一块田”改革的土地占耕地总面积76.6%,并基于此探索了“一村两作区”模式,种地农户在自种耕作区耕种,种植大户在流转耕作区经营。另外,皖南的马鞍山组建“农田四变”专班,创新实施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差田变良田、蟹田变稻田的“农田四变”行动,实现种粮规模化、机械化、优质化。

不过,庙前村的“小田并大田”改革有先进之处——“咱村只有一块田。”张锋骄傲地说,这块田是一块1万亩的高标准农田,由全村6524块、平均面积不足2亩的“巴掌田”整合而成。改革前,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1000亩、人均耕地约2亩,每户平均有7块“细碎田”,最多一户达12块,该村青壮年几乎都在外打工,“谁来种地”在村里一度是个难题。


还是一块大田,安徽一些农村一个村只有一块田村民|土地|大田

记者实地走访庙前村,看看这块由小田并起来的大田。

决定

2021年4月的一个晚上,庙前村一场动员会开到深夜,该村五位历任村书记参加了会议——就一个议题,村里要小田并大田,干不干?当天白天,张锋带着该村的村民组长、老党员等20来人,去附近一个村民组学习考察“一户一块田”实验,该村民组通过自发的土地整合集中连片,有了一块20多亩的大田,一天就能完成耕种,而以前零散耕种同一片区域,需要两三天。

动员会一时难下结论,村民代表们开始回家征求村民意见。一个多月后,庙前村1000多户村民意见被收集起来,最终85%的村民同意改革,而15%的村民持保留意见。


还是一块大田,安徽一些农村一个村只有一块田村民|土地|大田

庙前村的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讨论

改革有群众基础,但剩下的15%怎么办?继续学习先进经验,统一思想,为此,张锋租了一辆大巴车,载着村里40多人,前往亳州、阜阳学习“小田并大田”具体做法、经验等。

总会有村民来问:“小田并大田,可有什么文件吗?”毕竟,单干了40多年,猛一下子要把田集中到一块,很多人并不适应。张锋解释,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说得清楚,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性地位不动摇,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改革的底线;村里年轻人少,土地产出少且细碎,有些土地都没人种了,村子要发展,不得不改革,不得不想方设法调动大家积极性。

庙前村村民同意流转签字


还是一块大田,安徽一些农村一个村只有一块田村民|土地|大田

为了推进改革,村里开会不下几十次,有时候开会到深夜,最后村民一致认为,要干,可以干!2021年7月,1370个鲜红指印集齐,庙前村全部村民同意“小田并大田”,同月,庙前村拿下2021年安徽省唯一一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园建设项目。

新变

庙前村土地丈量摸底

零碎土地被整合之后,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到渠成,按原计划,庙前村会在建好高标准农田后打算重新为村民分地,实现“一户一块田”。想不到,高标准农田很快吸引来市场的关注,中化现代农业安徽有限公司被引荐到村里,该公司有意整体承包该村土地,市场力量的参与,直接促成“一户一块田”升级为“一村一块田”。


还是一块大田,安徽一些农村一个村只有一块田村民|土地|大田

庙前村零散地块治理后,用上先进农业设备

中化现代农业公司濉溪技术服务中心农艺师时强强告诉记者,公司进一步整合全村土地,打造优质粮源基地,并根据农产品订单布局农田种植品种和过程管理等。“一村一块田”很快就有了直观收益——2021年9月中化农业公司与该村签下5年合同,整体流转近万亩高标准农田,村民每年可获得1000元/亩的租金,亩均租金相比之前增加400元。

农业物联网在庙前村的应用

土地租金增加只是一方面,农田增产增收更让村民们高兴。


还是一块大田,安徽一些农村一个村只有一块田村民|土地|大田

对于分包土地的11位种粮大户,农业公司统一了土地组织、种植方案、机械作业、品牌打造等环节,还开发了供农户免费使用的手机APP,可实时查询庄稼的水、肥和病虫害情况,“小田并大田”后的第一季,村里示范农田的小麦亩均产量为1300多斤,比以前技术最好的种植大户的产出,还要高出近3成。以前,谷贱伤农的情况难以避免,现在,种子还没下地,销售订单就已签好。另外,小田成了大田后,耕种管收等环节亩均节约300元以上,收割时间也明显缩短了。农业公司收益也提高了,规模化生产给公司带来了品牌溢价。

2022年,小田并大田不过一年多,庙前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分别高于安徽省、淮北市平均水平11个、25个百分点。

老百姓富了,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

以前,庙前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满打满算不足5万元,其中还包括:村委会将老村部出租给幼儿园,每年获得租金1.5万元。但村里支出却不少,尤其水利设施一项花费巨大,这是张锋的苦涩回忆——原来该村沟渠年久失修,又被村民填土用于农业生产,时常导致秋季水涝、收成不佳,为此只能秋季找挖掘机挖土,及时放水,减少损失,夏季再把土回填,不然农机进不了地,张锋算过一笔账,单单挖沟和填沟一年就要花费8万元。如今,村里农田已实现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早没了旱涝之忧,更让人惊讶的是,“一村一块田”改革后,该村“长出”747亩农田,其主要来自小田之间垒起的田埂和复垦撂荒的土地。


还是一块大田,安徽一些农村一个村只有一块田村民|土地|大田

从农田中解放的劳动力参与到复垦废塘弃坑,同时参与特色种植、鱼塘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种产业。2022年7月,庙前村香油厂投产,目前已有10多名工人,每人每月工资3000多元,主要产品为香油、麻酱、芝麻盐等,目前正以礼盒形式向外推广销售。庙前村道路两侧不种绿化树,栽种约1.6万棵刺槐,每年四五月,槐花可用来蒸菜或炒蛋,现在村里还准备建设冷藏库,常年销售真空包装的槐花相关产品。今年,还准备自种100多亩芝麻,该村的塑料大棚、稻田养虾以及鱼塘今年也将产生收益。

2022年,庙前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2.1万元,今年肯定还会更多。

村庄治理也随之一变。今年79岁的孙中言是村里的老生产队长,他回忆,以前每年农忙时,几乎天天都有各类纠纷和口角。现在,村民的土地变成账本上的数字,地界矛盾不复存在,“数字田地”正在濉溪各镇推广。

庙前村成了明星村。


还是一块大田,安徽一些农村一个村只有一块田村民|土地|大田

未来

2023年春节前,庙前村召开党员大会,张锋向大家汇报了村里集体收入情况。当天,村委会为每位60岁老党员发放了一件保暖大衣;为65周岁以上村民,每人送上2斤香油,还为他们买了保险……村里还拿出资金,整修道路、加装路灯、美化民宅、垃圾分类,村委会门口建了小广场,傍晚不少村民喜欢来遛遛弯、跳跳舞,还有人在广场摆摊。

庙前村经过整修道路、加装路灯、栽种树木后的新面貌

张锋看着广场上的村民笑,他说,村里正谋划新一轮经济发展计划,要在提升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更多村民创收——村里已经成立合作社,委托中化农业公司托管了1000多亩地,这些土地是房前屋后“菜园子地”,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因此由村合作社兜底。可别小看这些房前屋后的土地,以村民参与采摘的200多亩花生为例,用工高峰时一天需200多人,采摘花生的工钱为0.5元/斤,前后20多天时间内,人均收入超2000元。


还是一块大田,安徽一些农村一个村只有一块田村民|土地|大田

庙前村村委会门口的小广场及“网红桥”

去年底,庙前村委托安徽一家设计院完成10年整体规划。其中一项,是村庄合并,因为空心村现象导致闲置宅基地增多,集中后腾出的建设用地可进入市场创收,村里可用这些收益为村民重新建房。这既是中央一号文件鼓励探索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尝试,也是《安徽省“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提到的“推进失去居住功能或功能萎缩的空心村合并”的实践。村里还将建设大食堂,免费为该村60岁以上老人提供饭菜,张锋自豪地表示,食堂能用上村里自己大棚的蔬菜、香油厂的香油以及稻田里的米和虾。

张锋觉得,这就是他心目中的小康生活。

目前,安徽各地正在力推“小田并大田”改革。政府推进改革时,可与市场主体合作,谋求整村推进,进一步整合土地,比如庙前村采取“数字田地”,尽量减少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另外,各地开展“小田并大田”规划时,应听取多方意见,确保规划的与时俱进和科学性,比如科学谋划田间地头的道路宽度、纵横布局等,更好满足大型机械作业等需求,现已开展“小田并大田”的一些区域,就出现道路狭窄导致采收农作物只能以小车转大车的方式作业,无形中增加时间和金钱成本。

和40多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村民签下生死状的“大包干”改革类似,“小田并大田”也是一次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改革,其应对的是耕地效益低、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差等新问题。更多的发展难题,要不断在改革中解决。

润泽新疆,水美天山人与自然|利用|新疆
润泽新疆,水美天山人与自然|利用|新疆

新疆16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河湖美丽,生态向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今,对水资源的科学审视利用,正历史性拓宽新疆的发展空间。天山南北,碧水环绕,城市乡村鸟语花香;三山两盆,河湖安然,绿水青山容光焕发。新疆全面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推动水资源管理从粗放模式向精细化、科学化转变,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生态明显改善,人水和谐的斑斓画卷徐徐展开。

要打造“童话之乡”,举办“童话大会”,设立“童话办”,浙江一山区县汤汤|童话|山区县
要打造“童话之乡”,举办“童话大会”,设立“童话办”,浙江一山区县汤汤|童话|山区县

暑假期间,各式主题乐园、童话小镇等人潮涌动。相比之下,正着力打造“童话之乡”的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显得有些落寞。这个山区县早年以温泉出名,近年来提出“童话武义”城市品牌,计划打造中国童话文创高地。为此,武义设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童话办”,举办了8届“童话大会”。不过,效果有些不及预期。山区县的逆袭在武义当地,童话的概念与儿童文学关联很深。“武义的童话,抛开历史渊源不谈,是先有汤汤,再有概念。”武义县童话办常务副主任王小玲向记者解释。汤汤是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内知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汤汤曾多次提到,她从小

但现在已经很少看到“鲊”这个字了,万物皆可一鲊,从荤到素名士|青睐。莲房|万物
但现在已经很少看到“鲊”这个字了,万物皆可一鲊,从荤到素名士|青睐。莲房|万物

说到糟鱼,江南人家都懂,说到鲊鱼,很多人一脸蒙。其实糟和鲊都是指用调料腌渍鱼肉、蔬菜的方法。“鲊”最初只是指鱼类腌制,腌着腌着,就变成万物可腌。腌鱼时用米和盐作为调料。制鲊时,或用石头压,或放布内绞扭,都为了去水分并入味,“鲊”字因此而来。一荷叶裹鲊,深受名士青睐。唐朝长庆三年夏,莲叶田田,蝉鸣声声,元稹赴任越州,途中经过杭州,白居易在西湖上举行船宴,为朋友接风洗尘,湖光山色,佳肴满桌,其中就有莲房鱼包和荷叶裹鲊。莲房鱼包是取新鲜莲蓬,挖出一粒粒莲子,再填入一个个小鱼丸后蒸熟,鱼肉的清鲜里,带着莲蓬的清

是个啥?,从新疆巴楚带到上海的“熊猫羊”香瓜|巴楚|新疆巴楚
是个啥?,从新疆巴楚带到上海的“熊猫羊”香瓜|巴楚|新疆巴楚

昨日,第六届上海市对口地区特色商品展销会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新疆的巴楚特色产品展区内,企业负责人向前来采购的客商详细介绍巴楚留香瓜等“巴楚留香”品牌系列产品。作为南疆的交通枢纽和喀什地区的东大门,巴楚县以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生产出一系列高品质、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如巴楚留香瓜、巴楚藜麦、罗布麻茶等。巴楚当地生产一种称为库克拜热甜瓜的土瓜,意为绿皮绿瓤甜瓜,其在巴楚种植历史深远,是巴楚独有品种,果肉香脆、清爽多汁、甜而不腻,具有独特的“香草冰激凌口感”,近年来因其独特口感,被上海援疆干部看中后,

其中一些值得长三角更多城市学习,泰州海陵取经淄博写下五千字报告淄博|泰州|海陵
其中一些值得长三角更多城市学习,泰州海陵取经淄博写下五千字报告淄博|泰州|海陵

前段时间,泰州市海陵区政府课题组发表了《淄博烧烤这么火,泰州可取什么经》,泰州海陵的取经重点,在于如何让泰州的老城更新和转型走得更顺畅:与淄博一样,同样处于转型阵痛中的海陵,作为泰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主要承载地,面对泰州市委“重点实施老城更新,精心做靓‘凤城河’文化核,打造集萃人文、承载记忆、寄托乡愁的文化古城”的硬核任务,泰州应该师法淄博……文章以5400余字的篇幅,剖析总结了淄博烧烤3个值得关注的看点、3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以及3点值得借鉴的经验。海陵区是泰州的主城区,泰州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前50位,医药、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