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堆“碎纸”拼成价值数亿的古字画?沪郊老工匠沉迷“纸上手术”40余年李林根|书画|工匠

发布时间:Apr 14, 2024 04:01 AM

“修复书画就像照料新生儿,心要细,动作要轻,睡梦里要惦记。”

“修复古书画是在与古人对话,话对上了,画才能修旧如旧,展现原来的艺术价值……”

7月的一个周末,首届“上海工匠”、金山区非遗项目古书画修复装裱技艺传承人李林根一边看女儿李静“修画”,一边时不时来个“金句”提点。

从小在父母的工作室里帮忙,李静已经完全掌握了修复古书画的整套流程,手艺也不输上一辈。然而,李林根认为女儿仍需磨砺,“这一门手艺,需要拿出理科生的冷静沉着,又要以艺术生的感性去承接原作者的笔下气韵,每一步操作犹如在与岁月时光对赌,只有多往上走,拿出勇气挑战,才能突破境界”。

当年大批年轻人入行,如今只有夫妻俩留守


把一堆“碎纸”拼成价值数亿的古字画?沪郊老工匠沉迷“纸上手术”40余年李林根|书画|工匠

一栋三层小楼,每一层都有150平方米。工作区域超过100平方米,有两张超过4米长的大板桌可以把待修复的残卷从容展开……

今年67岁的李林根,与64岁的妻子李金华携手走过40余年,修复字画40余年。他们的对话里,关于古字画修复的讨论,也多过了柴米油盐。

1976年,一群上海市区的艺术家来到金山区枫泾镇中洪村劳动,意外挖掘出了当地的一门民间艺术。从此,以灶壁画、剪纸、蓝印花布为来源的金山农民画,在这个村子蓬勃发展了起来,不少村民都是白天务农,晚间作画,作品源源不绝。

1978年,村里开设了一家“胜利裱画厂”,并请来当时已经78岁高龄的上海书画院装裱师傅纪文元传授技艺。当时刚刚高中毕业的李林根,已经是村中少有的“文化人”。站在职业选择的分叉点,他预感到,裱画这个方向会带给他“更广阔的世界”。

行内有句话叫作“三分画七分裱”。从书画家手底下出来的纸芯还是一件未完成品,只有经历了装裱,宣纸被水分充分浸润,笔触和颜色衔接才会更加自然,最终完成升华。一些保存不慎留下瑕疵的作品,也可以在装裱环节得到一次重生的机会。在厂里干了10年,李林根在现代书画装裱的实践里,在师父传艺的“解惑”里,在专业书籍的学习里,打开了古字画修复的大门。


把一堆“碎纸”拼成价值数亿的古字画?沪郊老工匠沉迷“纸上手术”40余年李林根|书画|工匠

“处处有心,时时刻刻寻找机会,学新东西。处处当心,让手里的书画价值越来越高。”李林根说。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如火如荼。1980年,李林根与李金华结婚。1988年,两人从厂里出来创业,搬进现在居住的这套农家小院开起了家庭作坊,主营业务是书画装裱,客户大部分是来自上海市区的书画家。

当初入厂20多位年轻人,最终只有李林根与李金华夫妻俩留在了行业里头,并且一路向着更高难度挑战。

客户掏出的哪是画卷,分明是一袋霉烂的碎纸

凭着在厂里积攒下的好口碑,这家“深藏”在上海郊区农村的小作坊一开张就不愁业务。


把一堆“碎纸”拼成价值数亿的古字画?沪郊老工匠沉迷“纸上手术”40余年李林根|书画|工匠

李林根说:“保守估计,一年要裱300多张书画,天天加班做。”当时金山区举办的大大小小的书画活动,也找李林根合作。陆陆续续,也有一些古书画修复业务找上门,然而李林根心气高,一心寻找“别人做不了的活”。

这个时期,中国经济起飞,社会经济活动活跃,源源不绝的古代书画佳作开始现世,也给了李林根一展身手的机会。1992年,一名来自浦东的收藏爱好者对李林根发起了试探。第一份“面试题”,就让李林根倒抽一口冷气,客户掏出来的哪里是画卷,分明是一塑料袋霉烂到看不出本来面目的碎纸。

据客户说,他曾经辗转广州、浙江寻找有名的修画师挽救,没有敢接的。李林根与妻子花了20天时间,洗去霉斑,拼补画面,装裱一新。当他忐忑地徐徐展开卷轴时,客户既惊且喜,“能把画拼回去已经是高手了,没想到一点补过的痕迹也看不出来”。

后来,这位客户与李林根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前前后后拿来1000多幅高价值的古书画修复。而第一幅“救活”的画,如今已升值到了200多万元。

在夫妻俩的工作室里,有一本名叫《鸿泥印雪》的画册,是李金华的珍藏。上面收录的作品,有不少是李金华修复的。当年,一家宾馆收藏的书画作品,因仓库漏水大部分受灾,原以为这批艺术品要就此湮灭,恰在此时有人提到了李林根的工作室。“将近年关,我们带着工具住进酒店,干了近1个月。白天黑夜连轴转地工作。”李金华说。


把一堆“碎纸”拼成价值数亿的古字画?沪郊老工匠沉迷“纸上手术”40余年李林根|书画|工匠

因为业务来不及做,夫妻两个只有分头行动。其中,有一幅《春满金山》的画,幅长超过3米,由8名当代书画家联合创作,而送到李金华面前时已经碎成一片片,不得不用床单卷着移动。李金华用了10天时间,给了这幅画第二次生命。那些霉烂到面目全非的画作,经过巧手“点化”,保留了艺术水准,也保住了经济价值。如今,这些画单拎出来一件,都是价值几百万元,总价值接近5亿元。

“不赚钱也要修,必须把文化传承下去”

曾经,有人拿来两幅明代书画家唐寅的画,画芯已经碎成了渔网,挂在上面的纸片随时会被风吹走。

面对“国宝级”的珍品,顶着巨大压力,李林根夫妻每天都边探讨边下手,天天焦虑得睡不着。直到画芯补好上墙,他们才终于睡了个好觉。

为了保留字画的岁月“印记”,李林根会在洗掉霉斑的同时,在边边角角保留一些宣纸自然氧化发黄的痕迹,就如同上好的和田籽料雕刻时要留一点点皮,作为身份认证。


把一堆“碎纸”拼成价值数亿的古字画?沪郊老工匠沉迷“纸上手术”40余年李林根|书画|工匠

被李林根的手艺折服后,不仅金山博物馆负责人开始为他“代言”,松江、青浦、奉贤几个区的博物馆也纷纷慕名而来。

“历史上的松江府,经济繁荣,文章锦绣,存下不少好东西。”李林根感叹道。在松江博物馆,李林根见到了明代书画家董其昌的真迹。因为前一次修复效果不佳,松江博物馆馆长东奔西走,只为寻找一个能把画修得“完全看不出痕迹”的师傅。李林根用他收藏的明代老纸作为修补材料,妙手回春,让馆长拿着放大镜找了半天也看不出破绽。

“产于同一个时代的纸气息是相通的,水分和墨迹在纸面上渗透行走也是均匀的,补好的画面也能浑然天成。”李林根说。因而,在修复古书画时,揭掉画芯的底纸,他也会攒起来,关键时刻用上一点点,瞬间化腐朽为神奇。

还有一次,一位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客人专门来找李林根修画。因为,在台湾本土,这门手艺已经几乎失传了,上一个修画师粘贴画芯碎片用的居然是现代工业化制作的胶水。而李林根用的是植物淀粉熬制的糨糊,根据书画创作朝代精心调整配方,“越接近原画所用的配方,画面最终呈现的整体性越好”。

“这是一台台‘纸上手术’,即便透露了技术细节,一般人也不知道怎么做。就算会做的,手底下没有几十年工夫也做不到。就算工夫到家,还需要非同寻常的心理素质才敢做。”李林根大大方方地说。不过,话锋一转,他又感叹:“我已经67岁了,顶多还能做10年。这门手艺,最终要托付给后来人。”


把一堆“碎纸”拼成价值数亿的古字画?沪郊老工匠沉迷“纸上手术”40余年李林根|书画|工匠

虽然大家都在说,非遗技艺传承难,学的人少,学成的没几个。但与40年前相比,这些年传统文化、传统工艺日趋复兴,传承环境也渐渐好起来。1992年,一名中学美术老师成了李林根的第一个徒弟,到如今已经跟随31年,深得师父真传。

多年来,李林根前后共带过10多名学艺者,目前还在从业的有4-5人。他颇为自豪地说:“学手艺学得最好的,还是我的女儿李静,自小跟在身边,耳濡目染,口传心授,把我的真本事都学去了。”从学校毕业后,李静成为一名医生,工作日治病救人,而节假日回到父母的工作室,她又做起了“古画医生”,拯救残损古字画的“艺术生命”。

“如果没有‘古画医生’,那些坏了的书画就在我们这一代消失了。那后人再也无法通过老祖宗留下的真东西,来见证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星河璀璨的文明。”经历无数次与古人的“对话”,面对故纸的博弈,李林根如今把这一门手艺看得十分神圣,总是带着责任感去做。“见到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残画就技痒,哪怕不赚钱也要修。”

为何纷纷将上海郊区这个园区选为“梦开始的地方”?,留学生归国创业全域|创业|郊区
为何纷纷将上海郊区这个园区选为“梦开始的地方”?,留学生归国创业全域|创业|郊区

尽管只有28岁,但山东小伙薛云浩已是个“创业老兵”。从英国拉夫堡大学毕业回国后,他在外省市有过两次创业经历。第三次创业,他把目光投向了上海青浦。“园区又大又新,办公环境非常好!”这是薛云浩对上海青浦留学人员创业园的第一印象。入驻园区仅一个多月,他创立的上海拾刻有趣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已迈入正轨,孵化的潮玩品牌即将面向市场。记者了解到,去年9月,位于虹桥商务区的青浦留创园正式开园,很快那里就成了“薛云浩”们的逐梦之地。不到一年,园区就吸引留创企业近50家,在园区打拼事业的近200名留学生中,绝大部分都是硕

预计投产后新增产值约50亿元,​莘庄工业区7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产业|制造业|项目
预计投产后新增产值约50亿元,​莘庄工业区7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产业|制造业|项目

6月30日,上海市莘庄工业区举行2023年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福斯特、军健君泽、澳华内镜等7个制造业项目同时开工,涉及重大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及精细化工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据了解,此次开工的7个项目,合计投资金额为18.68亿人民币,共计占地134.48亩。其中4个新拿地项目,3个存量改扩建项目,预计投产后新增税收约4亿元,新增产值约50亿元。7个项目全部符合闵行“4+4”产业定位。莘庄工业区此次在同一区域7个产业项目集中开工,让制造业成为园区经济发展关键驱动力,同时推动闵行制造业向着高端化、智

上海这一“工程”为何生生不息,30年方法|服务|上海
上海这一“工程”为何生生不息,30年方法|服务|上海

夏季,来自云南临沧的外卖骑手杨权又迎来一年中最艰苦的送餐季节,但他的内心却很踏实:中山公园兆丰广场门前的“暖新巢”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一年四季,不论严寒酷暑,都是他和同事们挡风遮雨的港湾。这是长宁区众多“暖新巢”中的一个。出生于澜沧江边的“90后”杨权又并不知道,繁华的上海市中心,曾有不少百姓居住在陋室简屋中,其中一些人还面临重病、失业等一时难以逾越的困苦。兆丰广场所在的长宁区华阳路街道就是其中一处。30年前,华阳基层干部们夜以继日走访,了解全部困难人群生活状况,并一一为之解难纾困。从此,一个以“了解人

​年轻人面临三种求职困境?上海金山举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主题日活动活动|创业|金山
​年轻人面临三种求职困境?上海金山举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主题日活动活动|创业|金山

6月19日下午,“雁归金山·职在湾区”2023年金山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主题日活动在海阔·东岸文化创意产业园举行,现场发布就业宝典、分享就业创业经历、优质企业路演招贤、就业工作成果展示、全面启动育苗仪式、举办专场招聘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大批重点企业、见习基地和高校学子到场。值得注意的是,当天的现场招聘会共有52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212个,招聘570人,薪资普遍在7000元至10000元区间;入场近300人,收到简历238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75人。启动仪式上,《求职路上有“你”有“我”》小品表演,

中国航海博物馆户外空间首次免费夜间开放,航海重器展览上新海洋|中国|博物馆
中国航海博物馆户外空间首次免费夜间开放,航海重器展览上新海洋|中国|博物馆

6月13日,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和上海市海洋局指导,中国航海博物馆与上海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共同主办的“探秘深蓝:中国海洋科考与深潜展”在中国航海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在博物馆第二临展厅展出,展期将持续至2023年10月8日。此次展览是继“蓝色‘船’说”之后,中国航海博物馆推出的“当代中国航海装备系列展”第二展。展览共分“综合科考”“专业科考”“特种科考”及“守护蔚蓝”四个部分,从科技、装备、自然等角度,重点展示当代中国海洋科考与深潜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阐释人与海洋的和谐共生,强化海洋意识教育,助力推动海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