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更多家庭早日团圆,震后摩洛哥:中国医生坚持救治无偿献血

发布时间:Apr 23, 2024 21:00 PM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秋国庆双节来临,远在千里之外的北非摩洛哥,来自上海的援摩医疗队员共度祖国佳节之际,仍坚持为当地百姓诊治疾病、呵护健康。

9月8日摩洛哥发生6.9级地震,为当地百年来最强级地震,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获悉:援摩医疗队员们全体平安,他们震后第一时间积极参与当地救治、捐献物资、无偿献血,用实际行动践行大爱无疆“白求恩精神”,助力更多当地家庭早日团圆。

上海市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蔡斌所在的医疗队,对口摩洛哥塞达特哈桑二世医院,如今他已在当地援助两年。地震时,医疗队所在地尽管距离震中地区260公里,但震感同样强烈。

蔡斌介绍:此次摩洛哥马拉喀什是距离震中最近的大城市,尽管自己所在地区伤亡不大,但医院接诊量明显增加。次日正逢值班,产科门诊量较日常大幅增加,尤以因地震引发宫缩、早产的人为主;骨科接诊中,老人占了大多数。

冒着余震风险,蔡斌坚持在台上完成手术,他直言,“当时身心都放在病人身上,外面的叫喊声几乎听不到。往往术后才知道又发生了余震。”接诊病人中,有的专门从他院转到塞达特哈桑二世医院,看中的就是中国医生口碑。“我们告诉当地百姓,在中国医护人员心中,病人安全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候我们不会放弃病人!”蔡斌说。

摩洛哥中部城市本杰里尔医疗中心,是此次距震中最近的援摩医疗驻点。震后医疗队员坚守岗位,冒着余震风险开展多台剖宫产手术。来自上海市八医院的产科护士刘燕说,地震发生没多久就接到医院电话,有名产妇产前大出血,她立刻换上衣服直奔手术室,所幸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母女平安。震后这家医疗中心成功迎接多个新生命的到来。

此次摩洛哥强震发生在深夜,居民在睡梦中被埋入废墟,当地建筑多为夯土建造缺乏抗震性,交通不便救援困难,导致伤亡惨重。阿加迪尔分队队员回忆:当看到多家卫生机构呼吁献血救助的新闻时,全体队员立即积极响应,报名参与献血。

阿加迪尔分队队长张飞功,是一名外科副主任医师。地震发生以后,他始终奔波在救治伤员、与院方沟通、考察重症科室,整理捐献物资等各个点,夜间担心余震给队员造成危险,几乎没睡过安稳觉。张飞功第一个报名献血,他的理由很纯粹,“关键时刻献出爱心,是一名共产党员医生的职责。”

姚力群是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在国内就曾不定期多次参与个人无偿献血,此次地震发生以来,她坚守一线,冒着余震危险接生多名“地震宝宝”。当姚医生报名献血时,队友都觉得她工作繁重,建议不要去献血,她却毅然表示,“自己有多次献血经验,对身体有信心。”医疗队厨师李敏负责整队一日三餐,在摩洛哥这片陌生土地上,他也默默献出爱心,“我是队员一份子,也想共同出一份力。”

上海援外60周年架起“友谊之桥”

来自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消息:自1963年我国政府向阿尔及利亚派遣第一支医疗队,上海参与组建任务至今整整60年。1975年起,上海承担向摩洛哥派遣医疗队的任务,每批为期两年。48年来已派出195批援摩医疗队、1944名队员,共诊治门急诊患者578万人次、收治住院病人80万人次,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了上海力量。

上海市同仁医院陈吉医生两次请缨援摩,“20年前我还是住院医生时,2位带教老师先后援摩。2016年我沿着老师的足迹来了,两年工作经历让我体会到了人生不一样的价值。”就在去年,陈吉再次义无反顾地带领长宁区12名队员来到拉西迪亚。

陈吉所在的默罕·阿里·谢里夫省立中心医院,去年升级成服务区域200万人口的大区级医院,床位数从不到150张扩至350张。中国医疗队的到来缓解了当地医生紧缺问题,最繁忙的科室中,中国医生承担约一半工作量。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援外工作“连轴转”,从踏上征程那一刻起,奉献成为他们的人生底色。几十年来,一批批医疗队员甘忍远离亲人之苦、甘冒殒命之险,在异国他乡践行治病救人的医者初心。中国医生的敬业精神和精湛医术,得到了摩洛哥各级卫生部门一致的高度评价。正如塞达特省卫生厅厅长哈迪·穆罕默德所说:“真正需要感谢的,是你们中国医生!”

双节前夕,率团前往摩洛哥慰问调研的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罗蒙表示,援摩医疗队们始终牢记祖国重托,竭尽所能服务于摩洛哥人民健康福祉,架起了中摩两国友谊的桥梁,中国故事在一代代医疗队员接力传承下将愈放光彩。


盼更多家庭早日团圆,震后摩洛哥:中国医生坚持救治无偿献血
预计2025年上半年奉贤迎来首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新华医院奉贤院区结构封顶
预计2025年上半年奉贤迎来首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新华医院奉贤院区结构封顶

9月26日,作为本市“五个新城重大民生工程”之一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奉贤院区项目,经过2年建设完成结构封顶。预计将在2024年10月整体竣工,2025年上半年投入运行。届时,奉贤区将迎来首家综合性三甲教学医院,以心脑血管、肿瘤、妇儿急危重症等为专业特色,补强郊区医疗资源短板。一期设置床位600张,建设成为“三大中心”2021年4月,新华医院奉贤院区项目建议书正式获得市发改委批复,选址东方美谷大道与沪杭公路交界处。2021年10月15日开工建设,总建筑面积133495平方米,一期建设设置床位600

仁济医院与肿瘤医院合力储存26枚“生命火种”,29岁未婚女性罹患淋巴瘤团队|患者|仁济医院
仁济医院与肿瘤医院合力储存26枚“生命火种”,29岁未婚女性罹患淋巴瘤团队|患者|仁济医院

29岁的萌萌尚未结婚生育,却不幸罹患恶性淋巴瘤,接受肿瘤治疗后很可能会“丧失”生育力。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成功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转诊的萌萌完成了卵子冷冻,储存了26枚“生命火种”——珍贵卵子。未婚女性确诊恶性肿瘤,化疗损伤卵巢功能今年6月,萌萌突然发现自己的颈部出现了一个肿块,在当地医院检查后,高度怀疑恶性疾病。于是,萌萌来沪前往肿瘤医院求医,穿刺活检后,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刘晓健告诉萌萌,这种类型的淋巴瘤目前治疗效果还是比较乐观的,

可不出楼宇全链条救治,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感染传染免疫大楼启用:坐标复旦儿科传染|感染|大楼
可不出楼宇全链条救治,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感染传染免疫大楼启用:坐标复旦儿科传染|感染|大楼

今天召开的2023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感染传染免疫论坛传出消息: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联合研究基地签约落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感染传染免疫大楼同日正式投入启用。作为上海市唯一一家儿童传染病收治定点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在历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有效推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传染感染与免疫临床中心建设,打造感染传染免疫学科群,持续提升医院在儿童感染传染免疫领域的辐射引领作用,医院依托上海市第五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儿童传染病应急网络体系建设

助上海青年医生科普能力成长,舞台剧、小品、脱口秀…“青科赛”十年搭台枫林社区|海派月历新说——二十四节气女子养生图鉴|青年
助上海青年医生科普能力成长,舞台剧、小品、脱口秀…“青科赛”十年搭台枫林社区|海派月历新说——二十四节气女子养生图鉴|青年

青年医生如何用科普讲好健康故事?今天,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医学会主办的上海市青年医学科普能力大赛迎来第十届决赛,决赛现场精彩纷呈,舞台剧、脱口秀、小品轮番上阵。选手们在保持作品科学严谨性的同时,充分发挥才智,用各种演绎手法将高深的医学科学问题以赏心悦目、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示出来。最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医院的《生日快乐!》和徐汇区枫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海派月历新说——二十四节气女子养生图鉴》荣膺一等奖。“青科赛”是上海首个创办的医学科普类大赛,也是上海市医学会十年科普行不止的重要科普品牌。

回归“好”头形,甚至拍打额头?3D打印为男婴重拼颅骨,1岁宝宝脑袋呈舟状眼眶|孩子|颅骨
回归“好”头形,甚至拍打额头?3D打印为男婴重拼颅骨,1岁宝宝脑袋呈舟状眼眶|孩子|颅骨

小青青满月时就被发现额骨突出、头型有些异常,不过一家人并未特别在意,总以为长长就好了。然而青青逐渐长大,妈妈发现他既不是圆头,也不是扁头,而是舟状头;小青青的脾气也逐渐变得暴躁,经常哭闹,甚至拍打额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副主任王晓强发现,舟状头的背后是狭颅症在作祟,不仅影响容貌,青青还可能面临脑功能障碍。为了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影响,王晓强通过对颅骨的3D打印重塑,为青青重新“定制”并通过手术“拼接”,帮青青恢复了圆形的头颅。孩子头型越来越奇怪,原来是狭颅症当90后父母抱着1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