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场全民数字盛宴启示了什么?提升|数字|全民

发布时间:Apr 13, 2024 22:26 PM

上海,一个由屏幕构成的城市。你可以看到陆家嘴写字楼外滚动的股市,也可以瞥见徐家汇百货商城的裸眼3D猫咪,还有那每日输送千万人的地下轨道空间,无处不在闪动的广告牌,和人们手中攥着的那块小屏。

试问,多一块屏幕能改变什么?

作为一项全民学习的盛大活动,上海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让许多人发现,万千屏幕正以新的姿态融入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在社区老年大学,一块大屏让老人得以掌握最新的手机应用;在博物馆里,一块大屏呈现元宇宙的红色遗迹;或在老年护理院里,一块屏幕能让医患随时隔空对话;甚至在远郊的一块水稻田旁,点击一块屏幕,无人驾驶的插秧机就从农舍出发开始作业。

在数字化的浪潮顶端,有新技术的弄潮儿,有自由的数字游民,浪潮之下亦有无法忽视的数字鸿沟。一座人民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必然要契合百姓的需求,必然要温暖容纳每个群体,也就必然体现在具体而微的鲜活日常之中。

人的尺度

一块屏幕的诞生要多久?答案可以是13年。


上海这场全民数字盛宴启示了什么?提升|数字|全民

“我们面对的是最广泛的市民,服务视角就要放在需求端,要回答好市民‘到哪里去学、学什么、怎么学’三个问题。”丁海珍是长宁区社区学院副院长,她向记者展示一组数据——“学在数字长宁”在线学习网站于2008年建立,经历4次迭代,至今已积累了9000多个单元课程的学习资源,27万用户线上注册,延伸长三角居民;老年用户占比达三分之一;信息技术、文学欣赏、表演、摄影摄像是用户最感兴趣的课程方向。这些分析反过来又在催促丁海珍不断优化。

13年后,社区学院里又诞生了一块出名的仿真屏幕。它由学院自主研发,通过还原智能手机真实界面和步骤,让老年人可以在这张放大的屏幕上按照操作提示不断练习直至熟练。迭代的动力更来自一句句“抱怨”,“无论我怎么指导,父母亲总是忘记智能手机基本操作,怎么办?”面对居民需求,社区学院团队继续与企业合作,引入终端仿真模拟设备,设置出行游玩、扫码办事、就医配药、移动支付、出行游玩等可能遇到的场景,让老年人通过设备练习,实现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敢用、会用、想用”。

长宁区通过“老年智学手机仿真教学系统”进行沉浸式练习

这样的数字红利要覆盖更多的特殊群体。2017年,一座投资1.2亿,8000平方米的残疾人综合活动中心“阳光天地”出现在上海嘉定。馆内提供最前沿的智能助残终端产品,打造了无障碍的吃、行、用、护理、照料、康复等家居场景。

盲人陆大爷在“阳光天地”适配到了一款智能导航帽:“以前没有这个帽子我是全盲,靠家人搀扶他出去散步。有了这个帽子以后我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心里是明亮的,戴上以后可以自己独立出行到医院配药、看病,甚至可以买酱油。”

在阳光天地,还有一块“万能”的大屏默默服务着全区3.1万多名残障群体——科技助残平台。系统设置了20多个涉及到残疾人就业、辅具、政策咨询、法律、文化、体育等的生活场景,残障群体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小程序进行点单,一键选择家电上门维修、预约爬楼机等服务。


上海这场全民数字盛宴启示了什么?提升|数字|全民

这些数字化转型,表面是技术、工具,实际是“人”。智能设备虽然基于海量的数据积累以及精微的AI算法,但底层逻辑仍是把人的尊严和生活质量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嘉定区开展残疾人数字培训

穿越壁垒

从今年5月9日到6月8日,31天,上海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形成了一个个公共讨论空间,让不同地区、部门、企业、市民汇聚在一起,想象数字如何更好赋能生活。

今年,上海16区活用资源,各显神通,打造了一系列全年龄段都能参与,延伸到街区、家门口的科技盛宴。黄浦发起第一届上海老年人短视频征集活动;杨浦举办“数字创新周”,讲述数字创新故事;奉贤联合蚂蚁基金开展“大篷车”公益反诈宣传集市;宝山上线“沪滇牵手智创未来”空中数字素养公益课堂;闵行邀请市民体验智能网联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每个区将最前沿的科技数字产品、理念、生态、产业以最有趣好玩的姿态转化成1440场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到了1921.68万人次。

杨浦区长者数字生活工作坊


上海这场全民数字盛宴启示了什么?提升|数字|全民

不只是各区活动,委办局也纷纷入场,以更纵深的视角调动社会力量。市委网信办携手上海交通大学等3个国家级基地组织,组织专家巡讲团,为重点人群定制科普公益和巡讲课程。市教委联合高校开启数字教育大讲堂,探讨人工智能发展态势下对人才培养产生的挑战和机遇。市妇联与企业合作举办的“她力量”讲坛上,鼓励开发女性数字化转型才能,为女性创业者、乡村妇女群众提供指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邀请企业高管、行业大咖、创业导师,帮助退役军人打开格局思路,快速融入数字社会。

值得一提,提升月期间,大中小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提交的1400余幅科普绘画、漫画作品生动展示了“数字原住民”的想象力。在上海市西外外国语学校谢熠同学的绘画中,仿佛有一只从天而降,带有芯片的机器人巨手改变着城市生活,为人们支付、学习、工作、订餐提供便利。

本次征集的科普绘画作品生动展示“数字原住民”的想象力

这也是国家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周傲英对数字文明的理解:如何在人均资源消耗量不提高的情况下照样可以过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对于中国来说,就是用数据和数学来建立信任,消除信息的不对称,为每个普通人寻找最优解,从而穿透工业文明时代的壁垒。

既有科研界、学术界迸发思维的火花,又有来自基层实务界的经验和实践,最终让数字素养和技能提升开花结果,让数字活动大餐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群体。这是提升月一以贯之的理念。在去年举办提升月活动前,市委网信办提前开展调研访谈,走上街头、走进学校、走到田间,倾听了解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农民等各类群体和专家代表们的心声和诉求。最终在全市各区、各有关部门、人民团体组织筹划出1381场活动,力图实现从“文件相传”到“口口相传”、从“专家懂”到“百姓知”。活动效应惊人,800余名辽宁、新疆、河北等全国各地教师报名参加线上数字课程,印证了提升月的魅力所在。

包容社会


上海这场全民数字盛宴启示了什么?提升|数字|全民

每周二早上9:30,长宁区天山街道退休老人庞怡会准时打开腾讯会议,输入房间号,投屏到电视机,等候社区老年大学智能手机课程的开始。100多个像她这样的银发学员在这门课上学会了网上挂号看病、发布视频,“老师会特别耐心细致地进行演示,1小时授课,半小时答疑,原来对操作步骤一知半解,现在全搞明白了。”

庞怡在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后有了自信,也被激发了学习热情,“现在都是瞎拍拍,还想学点构图、修图技能”。她回想起父母辈的年代,因资源匮乏,老人卷缩一角,逐渐与社会脱节,“我们这一代是数字红利下的幸运儿”。

在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伟教授看来,数据技术的发展能够实现传统教育智慧中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这也是提升月对普通人的意义。王伟指出,当下几乎所有的生活、学习、职业竞争力、创新都高度依赖数字化工具,但数字化鸿沟也在快速拉大。人们理解数字化世界的第一步就要意识到,数字素养与技能是全民的,不是少数人的。

这戳中了丁海珍心中最朴素的想法,作为社区工作者,她时常感到辛酸,“会不会有一天,老年人来到子女家,门是密码锁,全屋电子化控制,既打不开灯,也用不了厨房、洗衣机,该怎么办?”在她看来,前沿引领性的技术发展终究回归到身边人,尤其是弱势群体。而如何打通不同主体,实现更多资源共享,把更多好的服务通过基层服务机构输送到市民身边,仍需不断坚持和探索。

黄浦区长者数字生活工作坊

调研显示,上海市民当前最期待进行数字化改造的领域分布于医疗卫生服务、教育教学、交通出行以及养老助残。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城市各类主体都能够切实地享受到均衡、普惠的生活服务,保障弱势群体充分分享社会发展红利,打造一个包容社会?提升月或许是解决该痛点的重要抓手。


上海这场全民数字盛宴启示了什么?提升|数字|全民

也正如此,提升月要普惠,覆盖足够多的人群;要联动,去链接更多的资源,形成要素枢纽;同时必须安全,成为承载信任体系的基石。

这也是多一块屏幕的意义。

快检查孩子的书包!有些文具不能用,开学了
快检查孩子的书包!有些文具不能用,开学了

新学期到来,很多孩子都用上了新文具。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注意到,市场上的文具价格相差很大,比如看起来类似的塑料透明包书皮,有的售价每张1元上下,有的却只要一两角;五颜六色的蜡笔、油画棒、彩泥、超轻黏土同样如此,不同品牌、不同渠道之间的价格差可达10倍甚至更多。文具的价差是渠道差异还是品牌溢价?便宜的文具能选吗?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要当心“低质低价”现象。部分“安全标准”有水分文具安全备受家长关注,但调查发现,部分产品的“安全标准”存在水分。例如,塑料包书皮、书套凭借使用便捷、防水防油等特点,近年

顶楼房屋漏雨严重!杨浦一微型老小区何时能轮上“平改坡”?,隔热层破了居民|屋顶|小区
顶楼房屋漏雨严重!杨浦一微型老小区何时能轮上“平改坡”?,隔热层破了居民|屋顶|小区

“一下暴雨,超过五分之一的顶层住户屋顶都在漏水,这样的情况已经连续好多年了,我们没办法正常居住!”不久前一次雨后,看着家里正在滴水的天花板,于先生无奈拨打了12345上海市民服务热线诉苦,希望小区能够早日迎来彻底的屋顶修缮,让居民不再受雨水侵扰。顶层住户家中漏雨严重于先生居住在杨浦区殷行街道包头路902弄小区。该小区20世纪末建成,曾是教师公寓楼,由4栋16个单元居民楼组成,是个老旧的微型小区。“一共32户顶层住户,有8户去找物业报修了,”6月,上海遭遇多场暴雨,包头路902弄部分顶层居民度过了一次难

上海这个地铁站依然“人山人海”:接驳只能靠“黑车”?,末班车之后浦东机场|列车|地铁站
上海这个地铁站依然“人山人海”:接驳只能靠“黑车”?,末班车之后浦东机场|列车|地铁站

“本次列车终点站:广兰路。”夜已深,伴随着语音播报,田女士从南京西路站踏上了地铁2号线。尽管已经忙碌了一天,但这辆列车的终点站清晰地提示着她,此时要回到位于川沙的家,还需要大费一番周折。2010年4月,上海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东延伸段二期,由于实行大小交路运行模式,部分列车以广兰路为终点站,乘客们需经此站换乘后续列车,前往浦东唐镇、川沙及浦东机场等8个站点。其实,考虑到节约电能及提升运营效率的需求,地铁运行采用大小交路本是常事,仅仅是下车换乘也添不了多少麻烦,为何田女士的回家路却显得如此艰难呢?近日来,

一定要注意,上海人的这个“高素质”习惯竟然是错误的!每天都有人犯错城市|单侧|上海
一定要注意,上海人的这个“高素质”习惯竟然是错误的!每天都有人犯错城市|单侧|上海

随着暑假到来,上海又成为国内外游客心仪的旅游目的地,地铁也成为很多游客的出行选择。但有没有想过,“左行右立”的乘坐方式早就被叫停,却被部分网友误以为是“高素质”体现,从而模仿。原来,很多专业人士都提出,在自动扶梯上“左行右立”不利于乘坐安全。最新版的《上海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也已于今年5月1日生效,明确提出乘客乘用电梯时,应当遵守安全注意事项。安全风险大于设备隐患“10多年前,上海确实提出过‘左行右立’的乘坐建议,但很快就不提倡了。相反,地铁站的‘乘梯须知’还特别强调,乘坐自动扶梯时禁止行走或奔跑。”

覆盖682.27万余人次!2023年上海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收官素养|提升|技能
覆盖682.27万余人次!2023年上海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收官素养|提升|技能

6月8日下午,2023年上海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成果交流活动暨闭幕式在嘉定顺利举办。经统计,本年度提升月系列活动覆盖全市16个区215个街镇、63所高校,总计开展各类活动1341场,线上线下覆盖人数达682.27万余人次。活动期间,上海市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统筹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各区、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市民需求,量身定制系列特色活动,聚焦重点群体、辐射各类场景,深入践行提升月“数字赋能全民共享”主题,如市委网信办联合市教委、团市委举办第一届中小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