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所院校为毕业生度身定制“作品拍卖会”,为了开拓公共艺术新可能拍卖|市民|上海

发布时间:Apr 23, 2024 20:20 PM

数年前,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的教师们在位于伦敦的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见证了一场市民可以参与的艺术大展暨艺术品拍卖会,留下深刻印象。

今年,他们在受上述案例启发的基础上,为即将毕业的未来艺术家们,度身定制了一场“作品拍卖会”,不仅创设了让作品走入寻常人家的机会,也为面向公众的艺术教育事业开拓了新可能。

上观新闻:日前,上海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相关专业毕业生的18件优秀作品,在校园内举办的现场拍卖会亮相。广大艺术和收藏爱好者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进入校园拍卖现场、参与竞拍,提前收藏艺术新秀们的佳作。学院怎么会想到要策划这样一个活动?

程雪松:还记得2019年我们学校组织老师们到位于伦敦的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考察,正好赶上了该院一年一度的夏季大展。这个夏季大展在当地颇有名气,展品包括学生作品和校友作品。整个大展面向伦敦市民开放。

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不仅是伦敦市民可以在大展现场直接买画,还可以以一种特别有趣的方式参与展品的拍卖。每一位进入展览现场的观众可以领到一张小红点贴纸,喜欢哪一件作品,就可以在位于作品前的展板上贴下一个小红点。每一幅作品收获的红点数量,将影响这幅作品在拍卖现场的“指导价”——作品在现场收获的“点赞”越多,它的成交指导价越高。

这个活动机制吸引我们在现场驻足观察了很久。在我们看来,这一番精心的活动设计,不仅激发了伦敦市民对艺术品鉴赏和购买的热情、对美的渴望,也在艺术家、作品和市民之间架起了现场沟通的桥梁,互动性、体验感都非常好。

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毕业生夏季展现场受访者供图

更让我们有所触动的是,现场很多作品从内涵到形式,都不是那种“只为博物馆创作”的纯艺术作品,也不是那种“止步于画室的创作”。它们透出的那股面向时代、贴近生活的气息很有感染力。

据悉,今年的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夏季大展延续了向所有人开放的做法。评委从上万件投稿作品中甄选出1600余件,使其分布在10多个展厅、庭院和公共区域。这些作品会遴选部分出售,价格从45英镑起。不少伦敦市民已将夏季大展,作为自己建立艺术品收藏的开端。

近几年,我们一直将办好美术学院视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看到作为当代艺术发源地之一的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在公众美育方面有如此建树,我们也萌生了借鉴其中部分做法的想法,希望能够结合我国国情,探寻更符合我们需求和特点的实践路径。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师生参观展览。受访者供图

“云上一公里”更须“线下一回眸”

上观新闻:这几年来,上海美术学院陆续推出了“风自海上”“无问西东”等学术品牌活动,创办《新海派》刊物,积极参与上海城市文化建设。前几年,考虑到疫情防控所需,学院将一些线下展览转为线上。但在您看来,基于美术作品办展和学术交流的特点,线上展仍然存在较大局限。

程雪松:没错。过去几年,无论老师还是同学,大家其实都有点郁闷的,因为我们的作品只能在线上展示,不能到线下去体验。

去年6月,由曾成钢院长倡议推动,学院毕业生作品展在正在改造的新校址数字展厅进行。那是一个巨大的工业遗存厂房,是由原宝武集团型钢厂车间改造的校园建筑。整个建筑单体长度有一千米,可谓校园建筑之最,主题为“云上一公里”的毕业展就在这个巨大的建筑体内进行线上展览。这就是“云上一公里”品牌的由来。

不同于线下展厅,虚拟展厅中人们可以自由穿梭于各个展厅之间,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出现在任何一幅作品的面前。它打破了我们通常观赏艺术作品的经验,也颠覆了我们对艺术展览、展览空间、艺术作品、观赏习惯等已有经验的认知。这个展览在举办期间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仅一周内就获得点击量逾500万。

但从主观感受来讲,“云上一公里”更须“线下一回眸”。线上办展是特殊时期不得已而为之,这种虚拟办展的状态总归缺少了一些线下的体验,也不利于观众实地品鉴作品的氛围与质感,与其他热爱艺术的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今年是我们三年来首次在线下开放式办毕业生作品展。酝酿展览伊始,我们想做一点创新和突破的愿望就特别强烈。这一想法也受到校院两级领导的支持。

我们这两年也遇到了艺术人才培养方面的瓶颈。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就业上遇到了困难。加上艺术类学生追寻自我、找到合适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周期本来就比较长,学生择业过程中遇到挫折也很容易沮丧失望,从而造成慢就业、懒就业。作为老师,我们觉得一定要想办法,把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给调动起来。多种因缘际会之下,我们有了举办毕业生作品线下专场拍卖会的想法。在拍卖平台方面,学院与上海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进行了战略合作。他们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在促进交易、拍卖程序、技术细节等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为未来艺术家打造“第一次亮相”

上观新闻: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拍卖是一种竞争性极强的商业经营活动。如何将拍卖活动的特点与教学活动的本质较好结合?

程雪松:首先,我们明确了此次活动希望解决的两个核心问题。第一,针对学生就业慢、就业难的现状,我们希望能通过类似活动的举办,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作品,跟社会积极地互动,激发他们在就业、创业上的多种可能性。

第二,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实现社会美育的目标。让我们这个城市的市民,让那些对艺术有喜好、对美院有关注的收藏家,能够更进一步地参与到我们举办的各种美育活动中。

沪上本就不缺审美素养好的市民,我们认为,不断提升大众的审美品位,也是上海美术学院对上海这座城市应该承担的一份责任。有了上述这些想法,我们整个拍卖活动在程序的设计上就必须有很多慎重的考量。

在拍卖会正式开始前,我们先要从毕业生作品中遴选出优秀作品。以往,我们每一年都会进行优秀毕业作品的评选,学院美术馆还会收藏其中佳作。这次我们在优秀作品基础上选择参拍作品就更为慎重。一方面,我们希望社会了解,美院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另一方面,我们作为一个育人单位而不是一个商业企业,更要从机制上保证学生成为活动受益者。

最终,我们一共选择了18件作品参拍。这些作品既是专家的选择,也是充分跟学生沟通下来的结果。学生的诉求和想法,我们要充分地理解和支持。

比如,我们最初设定的拍卖方式叫作“无底价拍卖”。之所以从零起拍,是因为毕竟拍卖的是学生作品而非成熟艺术家作品。如果按照有些学生的心理价位起拍,起点过高会让市民望而却步,流拍可能性就很大,也不利于美育的拓展。我们希望这个活动可以有尽可能广泛的受众,大家能够带着积极的心态来参与这个活动。

但学生的想法更加具体。他们大多数把自己的作品看得很重,觉得万一自己的作品以低价卖掉,不仅心情失落,这个价格还有可能成为一次不良记录,影响自己后续作品的估值。

了解学生的担心后,院系领导和带教老师都充分理解和尊重他们的关切,绝不勉强任何一位有顾虑的学生参加拍卖。另一方面,我们进一步强调活动主旨,要为未来艺术家打造第一次精彩亮相。相关活动细节都围绕这一核心主旨去甄别和打磨。学院纪委书记也全程参与活动确保流程合理合规,学生利益不受损害。

为了挑选合适的参拍作品,我们还邀请资深艺术家作为整个拍卖活动的学术委员会成员,请俞晓夫、唐勇力、焦小健、蔡枫等艺术大家为拍卖活动、为作品甄选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专业意见。经过多轮讨论,大家对活动的想法和设计也慢慢成形,在处理作品拍卖与育人育才、作品拍卖与艺术市场互动、作品拍卖与城市美育之间探寻最适当的结合点。

最终,参与本次拍卖的所有作品,均经过学院与上海国拍成立的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的严格甄选。在拍卖现场,来自学院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四个专业的老师,对每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艺术表现进行专业介绍和点评。毕业生们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精工细作、灵感创意、形式探索,得到了现场来宾的广泛认可。18件作品没有一件流拍,全都以学生心理价位两、三倍以上的价格成交。曾成钢院长热情称赞其为“中国美术教育第一槌”。学生们从中收获了鼓励和自信,这也是所有幕后辛勤付出的教师和工作人员最大的宽慰。

曾成钢院长和拍出作品的学子们受访者供图

艺术品鉴赏拍卖可与社会美育同频共振

上观新闻:这对于这些未来艺术家们来说,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

程雪松:是的。拍卖现场的气氛还是挺紧张的,经常出现多位竞拍人针对一件作品竞相出价的情况,师生们都在这样一次看似平常的活动中接受了洗礼。当一个作品被拍下之后,作品有了价格,艺术家本人也增添了一份新的艺术市场履历。这对于艺术家本人的成长而言,既是初体验,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这次拍卖不同于英国皇家美术学院,是基于我国美术教育现实情况的一个创举。从专业的角度来讲,我们在甄选作品时就有信心,这些作品会得到市场的积极反馈。这也是我们对学院人才培养的信心。从活动的社会效应来讲,这些作品的参拍不仅提供了展示未来青年人才的机会,也有可能吸引专业机构的关注,为他们定点追踪、孵化某些青年艺术家创造新的可能。

从面向公众的角度来讲,尽管这一次拍卖最终吸引到的买家以专业人士为主、普通市民买家不多,更多市民以现场观摩的方式参与了活动,但我们坚信,来年通过活动机制的完善、参拍作品数量增加、宣传力度的加大,定能吸引更多市民来参与活动,为艺术品鉴赏拍卖、青年艺术家培育扶持与社会美育同频共振,创造更好的条件。

上观新闻: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学院的老师们在培养青年人才、为他们搭建舞台方面,有没有产生一些新的想法?

程雪松:这次拍卖活动期间,若干中国画作品得到了积极的市场反馈,且以远超师生心理预期的价格成交,被多位热爱艺术的藏家收入囊中。中国画系的老师后来和我交流说,通过这件事,让她和学生们看到了中国画作品创新的潜力以及潜在的、巨大的社会需求,这也是近年来国家文化自信、人民文化自觉的显现。从现场互动来看,广大教师也意识到,未来的教学风格可以更多元生动,也应该鼓励学生拓宽现有的创作题材和创作思路,以更丰富的可能性去面对大众、面对市场、面向时代和未来。

如今的年轻一代自我意识普遍较强,对自我内心的关注更细腻,在打造个人品牌方面也有很多积极的想法和尝试。作为学校和老师,我们更要鼓励他们多让自己的作品跟受众连接,多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去走走,体察民情、体验生活、体悟生命,进一步打开想象的空间,开拓出属于自己的艺术新天地。

2023年3月3日,“摩登田野:2023新海派乡村艺术节——暨上海美术学院设计系年度展、南桥镇文化艺术节”现场。该田野艺术乡村美育创意活动由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联合奉贤当地举办,用艺术形式为乡村振兴赋能。资料图片


上海这所院校为毕业生度身定制“作品拍卖会”,为了开拓公共艺术新可能拍卖|市民|上海
公园拆墙之后
公园拆墙之后

上海正在变成一座大公园。常在世纪公园外圈跑步的张子恒发现,继世纪公园免门票之后,东南角的芳花园的围墙也被拆了。过去的篱笆、栅栏改成园艺和跑道,直通内部。“一瞬间突然觉得自己和这个城市在融合。”张子恒说。去年,上海一些公园“拆墙透绿”。位于黄浦区的复兴公园,其重庆南路和复兴中路一侧部分围墙被拆除,转而新建花坛,种植了新的植被。位于长宁区中山公园一侧万航渡路沿线约700米长度的空间更新,施工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一同“拆墙”的还有和平公园、鲁迅公园等市民们拥有集体记忆的公园。可在近日,张子恒也发现了拆除

新疆水产如何“逆袭”?,延续数千年后,只吃鱼”,这支神奇部落“不识五谷
新疆水产如何“逆袭”?,延续数千年后,只吃鱼”,这支神奇部落“不识五谷

近日,新疆产的虹鳟、南美白对虾、螃蟹等各种“鲜货”陆续上市,热销国内外。随着现代渔业的发展,我国内陆地区的水产渔业资源被广泛调动起来。那么,你知道新疆和“鱼鲜”有着怎样的渊源吗?现代农业是如何助力水产养殖的?未来新疆的渔业产业还将有哪些新探索?食鱼的历史与大众的传统认知不同,新疆在鱼类食用和渔业捕捞上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从清代晚期开始,和田约特干遗址就出现了许多鱼类雕塑。20世纪初,考古学家斯坦因在楼兰遗址发现大量的鱼骨,在米兰遗址发现大量渔网。1980年,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罗布泊北端的板河

【带你看展】邮递员、园丁、女佣……这批“幼稚”的业余画家当年是如何逆袭的带你看展
【带你看展】邮递员、园丁、女佣……这批“幼稚”的业余画家当年是如何逆袭的带你看展

百余年前,一群素人画家在巴黎横空出世,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画风被视为幼稚、业余,但就是这群被称为“稚拙派”的画家,为世人留下了别具一格的作品。近日,“白日梦——稚拙派艺术家的奇妙世界”展览正在上海久事美术馆展出。看完这55幅油画仿佛做了一场白日梦。回到现实中,你能否实现心中的梦?他们画的是他们的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当西方绘画艺术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时,法国有一群素人画家横空出世,他们没有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和训练,用淳朴天真的绘画艺术记录并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走进上海久事美术馆的展厅,墙

同一国之风气”,透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在长期互动中成就“靖一国之思想伟大祖国|民族|特性
同一国之风气”,透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在长期互动中成就“靖一国之思想伟大祖国|民族|特性

奔流不息的中国历史是一部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是一部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突出的统一性,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生成、牢固、凝聚,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这种统一性,是中华民族共同家园不断巩固、中国人民共同生活的疆域和空间不断广大的统一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权割据的时代有之,战乱流离的时代有之,但追寻和建设统一稳定的国家始终是历史主流。这种历史主流的形成与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大人是怎么确定未来职业的?一堂县城学子的职业课老师|学生|学子
大人是怎么确定未来职业的?一堂县城学子的职业课老师|学生|学子

直到倒计时结束,李宏保的纸条上依然一片空白。这是一次生涯规划课的追踪。班主任吴金浪让班里的孩子们写下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提出对该职业最想了解的3个问题。起初的5分钟里,全班哄堂大闹,“去捡垃圾”、“去当保安”……李宏保把老师下发的纸条折成飞机,又卷成望远镜,透过狭窄的洞孔去看同桌笔下的梦想。直到起哄声势弱,李宏保才翻出一支旧水笔,在纸条上歪七扭八写下“我想从事的职业”,郑重其事地在后面点上一个冒号。然后他开始发愣,手不住地挠着头皮,笔尖却犹豫不决。倒计时结束时,李宏保的脸憋得通红。他望着吴金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