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辛平: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写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胜利|抗美援朝

发布时间:Apr 14, 2024 10:23 AM

向着胜利勇敢前进

——写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

■解辛平

1953年7月27日。

北纬38度线以南5公里,朝鲜半岛,板门店。

这一天,《朝鲜停战协定》签署,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此时,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还有4天。英雄的人民军队,用一次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为自己的生日祝捷。

从此,这两个光辉的日子永远相依相伴。今天我们纪念这次胜利,依然会回望这支军队出征的原点,凝望这支军队现在的走向,眺望这支军队未来的征程。

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周年。中国人民在“站起来”的关键时刻,用一场威震世界的胜利,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2023年,距离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仅有4年。我们已行至伟大祖国“强起来”的重要节点,实现民族复兴的追梦路上已到关键一跃。

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的护旗方队。刘应华摄

习主席深刻指出:“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们曾经创造胜利,我们依然渴望胜利。谁也不能低估——中华民族在饱受百年屈辱后,追求胜利的坚忍和执着。


解辛平: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写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胜利|抗美援朝

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谁也不能低估——人民军队在面对一切敌人时,敢于胜利的决心和意志。

北京复兴路9号,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巨幅油画《决策出兵》高悬墙上:中南海颐年堂,一群领航中国的共产党人围坐在一起,或凝神细听,或敛目沉思。画作中央,毛泽东神情严峻、目光如炬。

油画《决策出兵》。高泉绘

静止的画面,积聚着暗涌的思想波涛和情感巨浪。

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庆节,座座城市“歌声、口号声响彻云霄”,街道上“拥塞着万千群众”。

这一天,历史也进入了一个十分险峻的峡谷——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6月27日,美国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9月15日,朝鲜仁川港,美军实施立体登陆,兵锋直指鸭绿江边……

那个国庆之夜,中南海菊香书屋的灯光,与天安门城楼上的红灯笼一样,彻夜未熄。

胡乔木同志回忆,“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毛主席很难下决心的”,其中一件事就是“1950年派志愿军入朝作战”。

时局艰危,我们要不要出兵、敢不敢出兵、能不能打赢?行进在历史的暗礁与险滩中,中国号巨轮的舵手在反复掂量:

实力之比——

那一年,美国的工农业总产值1507亿美元,新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仅为574亿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还不及美国的尾数。美国钢产量8772万吨,中国为60.6万吨,不足美国百分之一。为此,麦克阿瑟狂傲地扬言:中国不敢参战,如参战就会遭受“战史上最大的屠杀”。


解辛平: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写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胜利|抗美援朝

内患之忧——

得知朝鲜战争爆发那天,毛泽东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关于西南匪患严重的报告。此时,中国大陆残存的国民党散兵还有近40万众。英国情报机构断言:“中国目前内部尚未巩固,正在全力进行恢复经济,且军事实力不足以应付大战的需要……所以出兵朝鲜的可能性很小。”

时局之虑——

当时,美国纠集了16个国家的“联合国军”,而与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也只有17个。几十封来往于北京与莫斯科之间的电报,见证着决策出兵争取外援的“三波两折”……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场艰难的决策酝酿了百日之久。党中央召开3次政治局扩大会议。激烈的争论和交锋中,他们反复讨论一项议题:要不要出兵。

“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国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经过充分讨论,党中央作出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黎民摄

——入局,才能控局塑局。“出去了,即使被打回来,也说明是局内人,不出去,连入局的可能性都没有。”出兵朝鲜,对党中央来说,有着更为深远的战略考量。基辛格评论,朝鲜战争“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

——敢战,才能胜战止战。“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肠胃,向它让步是不行的……不同美帝国主义见过高低,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彭德怀说,“这次出兵朝鲜,我们要决心打赢,但也要有不怕打烂的精神准备,万一美国人打进我国来,那我们就打烂了再建。”

——知兵,才能遣兵用兵。在毛泽东眼中,不可一世的美国在军事上只有一个长处,就是铁多,另外却有三个弱点,合起来就是“一长三短”……而我们“在朝鲜与美国较量,拥有最有利的地形、最便利的交通、最便利的物资支援、最便利的人力支援、最便利的政治动员……因而,尽管面临重大困难,但也有打的条件”。

胜利,是一部只有两个字的巨著,却把最精华的历史沉淀在字里行间。

要不要、敢不敢、能不能?面对极端困难复杂的形势,萦绕在决策出兵前夜的战略考量,见证着一个政党的远见卓识,更是一支军队走向胜利的果敢抉择。


解辛平: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写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胜利|抗美援朝

1948年,谈及率军跃进中原,邓小平说:“谁都希望革命快些胜利,可是,问你敢不敢胜利,问题就来了。不一定希望胜利的人就敢于胜利。”

“胜利不会像山坡上的蒲公英那样唾手可得”,必须用强大的内心直面灵魂深处的狂风暴雨。

“战胜对手有两次,第一次在内心中。”心胜并非胜利的全部,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

出兵朝鲜,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品格,在艰难决策中又一次淋漓尽致地体现。

“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今天,习主席的叩问,敲击着新时代每名中国军人的心弦。

“能打仗、打胜仗”,习主席念兹在兹的这6个字,激励着今天的人民军队勇敢面对新时代的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

胜利不会向我们自动走来,我们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沙盘推演,起源于西方。这是一种战争打响之前关于胜负的预言式博弈,它遵循的是西方人所信奉的“实力观”。

冷兵器时代,这种实力是肌肉;热兵器时代,这种实力是火药;机械化战争时代,这种实力是钢铁。

在朝鲜战场上,任何沙盘推演高手,将这些“砝码”放置在权衡战争胜负的天平上,似乎无论如何也推导不出中国军队的胜利。然而,在“范弗里特弹药量”疯狂般的铁雨倾泻下,中国军队在上甘岭站稳了脚跟!

颠覆传统与常识范畴之内战争观的,只有战争的另类奇观——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国人民哺育的人民军队、掌握了先进军事思想和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人民军队。

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现场,受阅部队接受检阅。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奇观何其多,岂止上甘岭!


解辛平: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写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胜利|抗美援朝

1951年,釜谷里之战。志愿军39军116师347团歼灭英军王牌“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缴获其军旗。正是这支敌军,曾在10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中,用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在朝鲜的崇山峻岭之间,志愿军的胜利号角,也宣告着美军一支支“王牌”的黯然折戟——号称“开国元勋师”的美骑兵1师、号称“从无败绩”的美陆战1师,号称“绝不当第二”的美步兵2师……

云山之战,中美第一次对垒。美骑兵1师损兵1840人,第8团第3营被志愿军全歼,美国陆军永久取消了这个营的番号。

2005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华,意味深长地主动提出要参观陆军第39集团军——云山之战与美军交手的部队。

这一穿越时空的探寻,背后是他们的迷惑与不解——当年这支军队,很多战士仍在使用日本1905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如果战争的天平仅仅取决于武器装备的比拼,胜负本来不应该有任何悬念。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建军以来,人民军队打赢无数大战、恶战,屡屡在武器装备上“以劣胜优”、军事力量上“以弱胜强”,最擅长的就是抵消“不对称”,其重要原因是战略战术水平高于对手。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1930年12月,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永丰龙冈全歼德械装备的敌18师,该师9000余人无一漏网。

20年后,志愿军38军113师——这支红军部队经过长征、抗战、大决战的血火洗礼,跨过鸭绿江,迎战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对手。

抢占三所里,该师1万余人携带战斗装具,14小时在山岭间奔袭72.5公里,冲破层层阻击,抢先5分钟挡住美军的退路,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步兵急行军的纪录。

兵贵神速,不仅仅是脚力的较量,更是脑力的比拼。当志愿军将士在三所里“落子”,一盘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内外双重迂回”的战略棋局就此布定。

在朝鲜半岛的三千里江山,这样“奇迹般的穿插”反复上演:从124师穿插济宁里、27军穿插新兴里,到横城反击战中的穿插鹤谷里、三岔口,再到金城战役中的穿插二龙洞、奇袭白虎团……志愿军各级指战员用纵横阡陌的穿插足迹,勾勒出一幅幅绘满战略想象力和战术执行力的神奇画卷。

“枪声一响,再好的应对方案作废一半。”纵观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历程,不断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成为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关键。

“我们原定的在防御中消灭敌人的计划不行了,在国内战争中采用的那种大踏步前进和后退的战法,也不适用了……应以运动战为主,以阵地战和游击战为辅。”志愿军入朝后,彭德怀分析敌情后,果断建议放弃原定作战计划。


解辛平: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写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胜利|抗美援朝

《周易》云:大人虎变,君子豹变。战争指导因势而变,战法战术更是因时因敌而变。你来“空中绞杀”,我建“钢铁运输线”;你打“磁性战术”,我“零敲牛皮糖”;你有“范弗里特弹药量”,我有“坑道战”;“你扔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

毛泽东在《抗美援朝的胜利和意义》一文中感慨地说:“我们的干部和战士想出了各种打仗的办法……我们住在北京的一些人,一想到朝鲜战场,就感到相当危险。当然,危险是有的,但只要大家想办法,并不是那么了不起。”

与强敌过招,对战场态势的精准把控、对传统优长的创造转化、对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充盈着我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底气。

“战争是一种充满阴影的科学,所有的科学都有原理,唯独战争没有。”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入发展,战略高新技术群体迸发,网络化、无人化、隐身化、智能化正深刻影响世界军事发展走向。

强军,不是按照别人的模板来画我们自己的蓝图,更不是只准备去打一场别人已经打过的战争。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人民军队打赢能力。率先提出的,便是“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特点规律,创新军事战略指导,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

陆军第81集团军某旅“松骨峰特功连”举行新兵对连旗宣誓仪式。何鹏刚摄

前不久,全军基础训练现场会召开,旨在深入贯彻习主席关于加强军事训练的重要指示,加快组训模式创新,推进基础训练转型升级。

会议现场,龙腾虎跃展示新课目的,正是当年坚守松骨峰的英雄部队。

距板门店5公里,67高地。

1953年7月27日22时,曾经枪炮声震天动地的战场,突然沉寂下来。站在战友洒下热血的山头上,志愿军警卫战士王树山静静俯瞰着胜利的来临。

为了坚守这片高地,志愿军顶住了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创纪录的最高单位火力密度。志愿军65军194师582团2营6连副指导员赵先有喊出了壮烈口号:“为了胜利,向我开炮!”

赵先有——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原型之一,生于南昌起义第2年,牺牲时,共和国刚刚度过第3个生日。


解辛平: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写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胜利|抗美援朝

从建军那天起,多少英雄的将士,浴血奋战,打出了一个新中国。抗美援朝,为了保家卫国,多少英雄的将士,血洒异国他乡。

这是位于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里的英烈墙。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胜利的诗,生命为纸,鲜血为墨。

“是谁把胜利旗帜染红?是谁把和平道路铺平?是英雄献出了鲜血,是英雄献出了生命。”当胜利来临,志愿军67军政治部副主任张宗胜,在日记里为停战前14天牺牲的英雄李家发写下诗句。

这位老兵回忆,“我是不会写诗的”,但“每当想起李家发来,我就感到像失去了一个心爱的孩子似的伤痛”。

据统计,抗美援朝战争中,喊出“向我开炮”的志愿军官兵有47人之多,志愿军烈士的平均牺牲年龄28岁。仅荣立特等功以上荣誉的志愿军烈士中,就有44名与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的“杨根思式”英雄……

苦难和胜利,是克劳塞维茨归结军队精神力量来源的两大要素。西方哲人关于胜利,本来不乏真知灼见。然而,西方的战略家们,又往往低估中国人夺取胜利的勇气和胆量。

在苦难中积聚,用胜利来洗礼。经历过“不像活在人间”的苦难,这支“穷人的队伍”经过20多年浴血奋战,刚刚“一块肉一片血”拼出光明的新中国,决不能容忍“天下再变了”“建设变成一堆灰”!

鲜血染战旗,生命开鲜花。那片战场,成为一片英雄的土壤。那个时代,成为一个英雄的时代。

英雄们历经苦难,付出牺牲,成为对手心中的“东方之谜”。

为什么,寒冰可以燃烧——在零下40摄氏度的雪地里,“冰雕连”潜伏成战斗的姿态?

为什么,烈火能够凝固——在800多摄氏度的火焰中,邱少云只有插进泥土的双手没有烧焦,却“纹丝不动”?

是什么,在上甘岭被炮弹航弹削低2米的高地上巍然挺立——坚守43天,击退敌人进攻900余次?


解辛平: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写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胜利|抗美援朝

是什么,在无险可守的松骨峰一块块砸烂了敌人的钢铁——以百人之力鏖战8小时,击退数千敌人5次动用飞机、坦克、重型榴弹炮的集团进攻?

对“钢”的自信,限制了对手的“想象”。他们始终不解,为什么打了“一场没有胜利希望的战争”。

“钢”,当然可以计算。他们,败在了无法推演的“气”上。

习主席与基辛格讨论抗美援朝战争,基辛格说:中国军队缺乏后勤保障、空中支援,装备如此之差,居然没有“打输”。习主席告诉他:“我们靠的是一种革命的战斗精神,我们的战士是不怕你们的,无论拿什么武器,都敢与你们较量。”

对手难以理解的“东方之谜”,在志愿军将士心中,答案如此坚定清晰:“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陆军第83集团军某旅“杨根思连”官兵向老连长报告。何百源摄

“我们的精神绝不是谜……这股子信念、爱国主义精神,是党教育出来的精神。”志愿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作答,一支懂得了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军队,不可战胜。

停战后的第一个春天,作家杨朔来到英雄牺牲的地方,为李家发烈士写下:“历史可以数到一万年,十万年,李家发却将永远是十九岁,永远像春天一样,万古长青。”

在抗美援朝战场前线,黄继光和战友留下一张合影。黄继光牺牲后,人们拿出照片看了又看——“谁是黄继光呢?也许是这个人,也许是那个人”。是的,照片中每个人都可能是“黄继光”。

时至今日,英雄的身影依然那样熟悉。那是抗洪将士筑在洪涛中的人堤、是抗震官兵奔向震中的背影、是英雄团长祁发宝面向敌人张开的双臂……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70年,新时代的青年用自己的方式,与“新中国的青年”隔空对话。在新时代青年眼中,他们是英雄,更是有血有肉的“同龄人”;他们的英雄之歌,“有我续写”——

青岛大学毕业典礼,学生们用一首说唱歌曲唱出他们心中的黄继光:“早给妈妈留下书信,恐怕以后不能回家。用胸膛抵住机枪,坚如磐石无法撼动……”

今年春节,卫国戍边烈士肖思远的弟弟肖荣基收到一个身穿志愿军服装的“种花家”兔子模型,那是父亲从哥哥墓前带给他的。这只来自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兔子,正是肖思远牺牲前的微信头像。


解辛平: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写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胜利|抗美援朝

2021年,赵先有烈士的孙子赵新民,给爷爷“回信”:“‘为了胜利’,已经不只是一场战斗的呼叫,它已成为中国奋进的号角。”

1951年春天,一篇来自抗美援朝战场的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仿佛一夜之间打开了新中国的“情感闸门”——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

幸福,千百年来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千呼万唤、孜孜以求。

幸福从哪里来?是人民子弟兵用枪杆子打出来的,用鲜血换来的,用胜利赢来的。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英烈厅,志愿军老战士和少先队员向牺牲的烈士致敬。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强敌压境的时候,谁能为这个国家牺牲付出、赢得胜利、捍卫和平、创造幸福,谁就是“最可爱的人”。

袁隆平,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用“禾下乘凉梦”战胜中国数千年来的饥馑,换来华夏大地金色的丰收。

1951年盛夏,志愿军英雄报告团来到重庆。西南农学院大学生代表、21岁的袁隆平挤上主席台,一位英雄在他的学生证上写下赠言:“隆平同志:为保

为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指引正确方向——习近平主席致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的贺信引发热烈反响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
为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指引正确方向——习近平主席致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的贺信引发热烈反响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题:为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指引正确方向——习近平主席致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的贺信引发热烈反响新华社记者“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践行《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精神,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致贺信,引发与会中外嘉宾热烈反响。他们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提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和全球人权治理的中国主张,阐明中国落实《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精神与尊重保障人权的生动实践,为加强

微视频|加强教育强国建设全面提高人口素质高质量|人口|微视频
微视频|加强教育强国建设全面提高人口素质高质量|人口|微视频

6月11日是中国人口日。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会议提出,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高质量的科学文化供给,正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攀岩、棒球、跑步、冰上运动……体育活动逐渐被越来越多排入学生的时间表中,成为学习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健全家庭、学校

国内物价运行总体平稳——解读5月份CPI和PPI数据月份|同比|总体
国内物价运行总体平稳——解读5月份CPI和PPI数据月份|同比|总体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题:国内物价运行总体平稳——解读5月份CPI和PPI数据新华社记者魏玉坤、韩佳诺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消费需求继续恢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国内物价运行总体平稳。在我国CPI“篮子”商品中,食品占比较高。5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禽肉类、食用油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5.6%、3.6%和3.4%,涨幅均有回落;猪肉价格由上月上涨4%转为下降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强烈反响中国|中华文明|总书记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强烈反响中国|中华文明|总书记

央视网消息: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瞻望未来,从新时代的新征程去端详中华文明,从中国文明的坐标去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大家表示,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提炼升华,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文明滋养和精神力量。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

天天学习|“一总三分”总书记亲自批准的这个项目有何特别之处?国家|文化|三分”总书记
天天学习|“一总三分”总书记亲自批准的这个项目有何特别之处?国家|文化|三分”总书记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座谈会前,习近平总书记1日下午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考察时,在兰台洞库了解馆藏精品版本保存情况。天天学习“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我非常关注、亲自批准的项目,初心宗旨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6月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燕山脚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历经三年建设,于2022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