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北疆林场话护林三北|工程|林场话

发布时间:Apr 13, 2024 20:58 PM

6月的河套平原,处处孕育着生机与活力。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只见树木葱郁、枝叶婆娑,村庄和农田好似休憩在青翠的摇篮里。

直耸的杨树在沙地上投下片片阴凉,齐膝的紫穗槐挂满风铃般的花朵,林业工人们带领记者走进北疆大地这片树林深处,畅谈起林场治沙造林的历程。

这是6月5日拍摄的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一景。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这个林场位于河套平原腹地。河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然而农田却一度饱受盐碱化、沙化等问题困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春秋两季黄沙满天飞,种下的庄稼苗苗刚长出一拃高,沙尘暴一来全给埋了,庄稼要种三四茬才能成活。”新华林场场长杜文化回忆说。

“为了保护农田,为了多打粮食,必须要治沙造林。”新华林场1960年成立,1978年将防沙治沙作为主攻方向,先后开展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工程,累计造林面积3.9万亩,目前林场内的森林覆盖率提升至65%。


特写:北疆林场话护林三北|工程|林场话

抚摸着一棵20多米高的杨树,杜文化说:“这棵树是1978年栽的,正是‘三北’工程开始的那一年。几十年来,经过林场三代职工的努力,才有了这片郁郁葱葱的林子。”

6月5日,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工人在管护林木。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建场当年,李贵河成为林场第一代职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树全靠人力。李贵河和同事们像不知疲倦的老黄牛,白天黑夜地在沙地里弯着腰挖坑、栽树、浇水,他在那时落下了腰疼的毛病。林业工人们形容“种一棵树要磕三个头”,由于条件艰苦、成活率低,大家苦苦渴望小苗尽快在沙地里长成小树。

李贵河的儿子李长青,1986年来到林场,接过父亲手中的铁锹与水桶,继续植树造林。“老一辈林业工人那种勇担使命、不畏艰辛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谁都知道造林苦,但为了儿孙不吃环境的苦,我们一定要把造林工作坚持下去。”

随着现代科技融入造林工作,造林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大提升。李长青说,父亲那时候挖一个60厘米深的树坑至少十分钟,我们用挖坑机20秒就能挖好一个树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参与进造林工作中,为森林资源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在森林防火监控时进行导航定位。


特写:北疆林场话护林三北|工程|林场话

常年手捧树苗与风沙“搏斗”,林业工人们摸索出一套符合当地实际的造林方法。高大的杨树周围,有一座座一米多高的小沙包,上面长着灌木。新华林场副场长葛文斌指着这些小沙包说,这个地方西北风多,我们把树种在下风口的沙丘之间,排排小树就像水闸拦水一样将流沙拦住,沙子越积越多,沙丘间的低洼地就变成了土包,实现了沙地锁边治理。

“以前造林成活率不到50%,有人质疑我们栽树是白费力气,但我们想,既然有树能活,说明这片地能栽树,只是我们还没找到科学的方法。”杜文化说,“通过不断尝试,现在终于找到了一套因地制宜的方法,讲究树木高矮、粗细、乔灌搭配,成活率也在不断提升。”

6月5日,临河区国营新华林场护林员登上瞭望塔准备开展巡护工作。新华社记者李志鹏摄

正说着话,树丛中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杜文化笑着说:“可能是野兔出来遛弯了。”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升,新华林场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有狐狸、斑鸠等84种野生动物和36种野生植物、10余种鱼类在林场安了家。

沙地中一簇簇白花随风舞动,柔软又坚韧。“这是中药材苦豆子,农民们常说‘苦豆子生长的地方,可以开地种庄稼’,这一片的土壤环境已经得到改善,不再是贫瘠的沙土了。”看着眼前的苦豆子,杜文化畅想起林场的未来,“林场正在谋划发展林下经济,可以种植肉苁蓉、枸杞,还可以养牛,牛粪还能给树木施肥。”


特写:北疆林场话护林三北|工程|林场话

新华林场是祖国北疆治沙造林的生动写照。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肇晟说,像这样的国营林场,内蒙古共有292个。从1978年至2020年,全区累计完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任务1.19亿亩,占全国的25.1%。

“我们林业人将继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努力把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功能完备、牢不可破。”杜文化坚定地说。

为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指引正确方向——习近平主席致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的贺信引发热烈反响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
为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指引正确方向——习近平主席致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的贺信引发热烈反响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

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题:为促进国际人权事业发展指引正确方向——习近平主席致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的贺信引发热烈反响新华社记者“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践行《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精神,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人权治理高端论坛致贺信,引发与会中外嘉宾热烈反响。他们表示,习近平主席的贺信提出国际人权事业发展和全球人权治理的中国主张,阐明中国落实《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精神与尊重保障人权的生动实践,为加强

微视频|加强教育强国建设全面提高人口素质高质量|人口|微视频
微视频|加强教育强国建设全面提高人口素质高质量|人口|微视频

6月11日是中国人口日。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近日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会议提出,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高质量的科学文化供给,正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攀岩、棒球、跑步、冰上运动……体育活动逐渐被越来越多排入学生的时间表中,成为学习与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健全家庭、学校

国内物价运行总体平稳——解读5月份CPI和PPI数据月份|同比|总体
国内物价运行总体平稳——解读5月份CPI和PPI数据月份|同比|总体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题:国内物价运行总体平稳——解读5月份CPI和PPI数据新华社记者魏玉坤、韩佳诺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消费需求继续恢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国内物价运行总体平稳。在我国CPI“篮子”商品中,食品占比较高。5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禽肉类、食用油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5.6%、3.6%和3.4%,涨幅均有回落;猪肉价格由上月上涨4%转为下降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强烈反响中国|中华文明|总书记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发强烈反响中国|中华文明|总书记

央视网消息: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瞻望未来,从新时代的新征程去端详中华文明,从中国文明的坐标去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大家表示,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提炼升华,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文明滋养和精神力量。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

天天学习|“一总三分”总书记亲自批准的这个项目有何特别之处?国家|文化|三分”总书记
天天学习|“一总三分”总书记亲自批准的这个项目有何特别之处?国家|文化|三分”总书记

▲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座谈会前,习近平总书记1日下午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考察时,在兰台洞库了解馆藏精品版本保存情况。天天学习“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是我非常关注、亲自批准的项目,初心宗旨是在我们这个历史阶段,把自古以来能收集到的典籍资料收集全、保护好,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6月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燕山脚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历经三年建设,于2022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