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驻1600余家餐饮店,背水一战告别千万负债,菌菇世家走出科技狂人农业|彭世菇业|科技

发布时间:Apr 14, 2024 08:41 AM

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传统小农户的菇棚里,已经抵挡不住炎热停止生产。位于青浦区的彭世菇业,一个个百余平方米的生产空间内,活体菌菇家族们吹着舒适的空调、享受着特定的光照,齐刷刷地冒头生长,等待成熟后直接送往餐桌。

收益高、周期短的菌菇行业向来不乏参与者。2012年前后,当彭世菇业囿于国外有限的发展空间,准备调转枪头发力国内市场时,不可避免地遭遇市场饱和的现状。“如果还是按照传统模式发展,我们只有死路一条。”这是公司总经理彭长儿当时的判断。

企业开启了转型的背水一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产品相继入驻1600多家中高端餐饮店,占据7成以上细分领域市场,他们的摸索有了结论。

背水一战

说起菌菇种植技术,作为“菇三代”,彭长儿是有底气的。


进驻1600余家餐饮店,背水一战告别千万负债,菌菇世家走出科技狂人农业|彭世菇业|科技

故事最早可以追溯到他的祖父——彭兆旺。20世纪70年代,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彭兆旺历时10年,成功研究出“袋料菌棒栽培香菇”技术。在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推动下,这一技术迅速在国内发展开来,中国香菇产量在90年代直接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产销大国。

到了彭长儿父亲那一辈,规模化工厂化种植渐成风气,他们看中了可观的海外菌菇市场,开始将业务重心外移,进行菌棒出口以及技术输出,服务国家多达20余个。

当接力棒传到彭长儿手上,新的考题来了。眼看着海外发展空间愈发有限,与地方企业合作也遭遇不顺,自身一度陷入负债千万元的困境。

他萌生出重回国内的想法。然而,当时巨头企业已经牢牢占据市场,中小菇厂很难开辟出新的空间。“要么等死,要么转型背水一战。”彭长儿意识到,正如自己的祖父以及父亲那样,唯有立足时代,持之以恒地创新,才能好好活下去。

活体菌棒,就是转型的一大步,彭长儿也将其称为“移动农业”。产品以活体方式呈现,在运输的过程中依然保持呼吸,上桌后消费者即摘即食,口感鲜、体验感强,还能带回家继续种植,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高。


进驻1600余家餐饮店,背水一战告别千万负债,菌菇世家走出科技狂人农业|彭世菇业|科技

“最早,我们在香港农场种植出售,一朵卖到了60港币。”市场良好的接受度,给团队打了一剂强心针,他们转而向内地进军。

推广初期,在与一家火锅连锁品牌谈合作时,为了获得入场的机会,彭长儿主动提出免费提供产品进行试水。这一做法,遭遇了一些股东的不解和反对,认为是有去无回的砸钱行为。“但是,只有先让别人了解并熟悉这一模式,培育出消费需求,才能有发展前景。”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早期五年的探索,以及2017年之后的高速发展,彭世菇业的移动农业模式逐步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活体菌菇、活体豆苗等产品,相继走进1600多家中高端餐饮店。企业也从曾接近破产边缘的小厂一举突破,成为占据细分领域市场75%的佼佼者。

科技狂人

过去的几年里,不少菇厂效仿彭世菇业种植活体豆苗,最后却无奈退出。


进驻1600余家餐饮店,背水一战告别千万负债,菌菇世家走出科技狂人农业|彭世菇业|科技

原因很简单,在自然种植条件下,菌菇属于季节性产品,而全年不打烊的品牌餐饮店,需要不间断的稳定供应。“我们生产的活体豆苗,占了海底捞供货量的1/3以上。特别是在夏季,全国供货量只有华东地区是上升的。”彭长儿不无骄傲地说。

背后的诀窍,就在于团队完全自主搭建的植物工厂。记者现场看到,数百平方米的生产空间内,放置着多层立体架,一盆盆沾着水珠的豆苗,吹着舒适的空调,享受着特定的光照,即便是在高温天,也舒展地生长着。

一般来说,搞农业种植的人,不太可能去做系统开发。而立志做综合专家的彭长儿,主持及参与国家、市、区课题研究及建设项目已有21项,可以称得上是“科技狂人”。

植物工厂看似构造并不复杂,但要在无先例可考的情况下,让理想中的模式成型,能平衡各种变量,这是对能力的极大考验。

将活体豆苗投向市场,彭世菇业就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我们从国内外收集了80多个种子,挑选出表现最优品种的同时,确定适合搭建植物工厂的设备部件。”


进驻1600余家餐饮店,背水一战告别千万负债,菌菇世家走出科技狂人农业|彭世菇业|科技

实验室里,变量很多。比如光照,在红色的灯光下,产出的豆苗口感较老。换成蓝色灯光,产品形态有些不正常。红蓝混合之下,又造成能耗提升30%。多番比选后,团队才最终择定全光谱类型。

成本,也是关键。一旦它与产出不符,对于追求利润的企业来说,技术就很难落地实施。基于此前积累的技术经验,彭长儿带领团队深入研究软硬件系统的构成,通风、光照、喷水等设备全部自行研发,在诸多相互关联的变量里,寻找到最适宜的解法。

针对空调这一能耗大户,团队搭建起独有的制冷系统,即建造700立方米的蓄水箱,通过夜间制冷把水降温,白天借助管道冰水循环系统,与空调降温相配合,实现温控的目的,大大节约了能耗。

“独立开发系统,节约了研发成本,整套系统的价格是市场价的1/3左右。”植物工厂的效益也很明显。以2500平方米标准单元为例,它可将传统工厂2300平方米的土地利用率提高至1.1万平方米,用工数量从40人降至5—8人,用水量从日均80吨降至6—8吨,产能提升4.5倍,节能10%。

业态上新


进驻1600余家餐饮店,背水一战告别千万负债,菌菇世家走出科技狂人农业|彭世菇业|科技

曾经,青浦是上海菌菇种植第一大区。但因废弃菌棒污染环境的问题,不少企业相继退出。

效益和环境,是否可以双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彭长儿带领团队历时5年,开展“废菌棒制作有机肥种植盆栽豆苗”技术研究。

他们将林下出完菇的废菌棒做成有机肥,种出了美味可口的菌棒料培豆苗。采摘后回收的豆苗根,又可作为菌棒的原材料,实现真正的变废为宝,生态循环。目前,基地年产豆苗300万盆,产值2880万元,每年可消耗1000吨以上废弃菌棒。

同时,彭世菇业利用闲置涵养林地开展林下食用菌种植。在青浦区练塘镇东庄村的“蘑幻森林”,记者看到,灵芝、黑木耳等多个品种,在涵养林下生长着。这一季节性作物,借助植物工厂的生产能力,可实现全年“工厂化生产、林下出菇”。在种植区外,还设有“棚架吊袋”“菌菇现炸现吃”等趣味项目,即便是下雨天,游客也能尽兴而归。

林下经济这一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大量消耗当地林业枝丫材、稻草、茭白秸秆,有效处理了农林业下脚料,也为企业创造出新的增长点。


进驻1600余家餐饮店,背水一战告别千万负债,菌菇世家走出科技狂人农业|彭世菇业|科技

“目前我们菌菇种植的净利润大约是12%,而林下经济今年可以达到30%,远远超过了一产种植。”彭长儿告诉记者,企业共有6个林下菌菇基地,总面积超过1000亩。仅东庄村的“蘑幻森林”,去年的效益就达到了300万。

在他的带动下,练塘镇双菱村、东庄村、大新村被打造成“产业样板村”,亩产值达到2—5万元,农民月工资收入4000至8000元不等。

“产业朝着纵深发展,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发展必然。一开始靠特色,靠技术屏障,之后就要靠新的业态。”经过多年的努力,彭世菇业探索出一条“活体菌菇+林下菌菇”联动发展的农业致富之路,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生态农场、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全国三星级农旅园区等诸多荣誉。

如今,在研究菌菇深加工之外,团队还“不务正业”,以菌丝和秸秆为原材料,借助独创的液体工艺制作缓冲性包装材料。

“它与传统的泡沫箱成本相差不大,但防火性能更高。”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应用的迫切性,彭长儿仍然很有信心,“未来,这会是个很大的市场。”


进驻1600余家餐饮店,背水一战告别千万负债,菌菇世家走出科技狂人农业|彭世菇业|科技
“强身健体”折射哪些新理念,上海卢浦大桥史上首次结构性维修“悄悄”完成卢浦大桥|大桥|理念
“强身健体”折射哪些新理念,上海卢浦大桥史上首次结构性维修“悄悄”完成卢浦大桥|大桥|理念

上海黄浦江上第六座大桥、有“世界第一拱”之称的卢浦大桥,日前完成建桥以来的首次结构维修。从2015年以来,上海城市桥梁进入保养高峰期,多座标志性桥梁进行了维护改造,包括浙江路桥、南浦大桥、杨浦大桥、松浦大桥等。比它们更年轻的卢浦大桥,为何早早开始“强身健体”?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在这次维护之后卢浦大桥还要考虑“升级”,折射城市市政设施运营新理念。祛除病害可再维持多久?6月28日,是卢浦大桥通车运营20周年纪念日。刚满20岁的年轻桥梁,为何早早开始了维修工程?“卢浦大桥主体结构的设计年限是1

日均出动道路保洁人员2.5万余人次,端午假期公园接待游客155万人次林地|设施|人员
日均出动道路保洁人员2.5万余人次,端午假期公园接待游客155万人次林地|设施|人员

端午小长假受雨水天气影响,上海公园游客接待量较往年同期有所减少。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今天公布数据,端午小长假上海公园共接待游客155.36万人次。假期恰逢强降水,上海绿化市容行业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全力抢险”,积极应对强降水和雷雨大风天气等状况,3天内安排一线作业人员提前到岗,日均出动道路保洁人员2.5万余人次,对公交枢纽、景观区域、地铁站出入口、大型商圈等重点区域开展快速清扫保洁,及时清除排水口周边的垃圾和落叶,保障市民出行。上海绿化林业部门提早绑扶新种林木,清理沟渠内枯枝落叶,疏通林地排

徐家汇夜生活节消费场景持续上新,越夜越精彩本土|消费|徐家汇
徐家汇夜生活节消费场景持续上新,越夜越精彩本土|消费|徐家汇

“夜间经济”是城市活力的风向标,作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之一,自2023上海夜生活节启幕以来,“体育+”“本土+”“潮流+”,徐家汇夜生活节消费场景持续上新,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越夜越精彩”的全新消费体验。作为首批上海市体育产业集聚区,“2023徐汇区体育消费嘉年华活动”已于6月9日—11日在徐家汇商圈开启。此次为期3天的嘉年华中,30多家著名体育品牌、上海市体育头部企业和特色体育机构入围活动。此外,上海自由搏击业余公开赛、中国坐标上海徐汇定向户外挑战赛、徐汇区篮球季决赛、一镖掷胜飞镖挑战赛等

欧洲游价格大涨怎么玩?“花更少钱玩更多地方”依然可以做到世界|欧洲|欧洲游
欧洲游价格大涨怎么玩?“花更少钱玩更多地方”依然可以做到世界|欧洲|欧洲游

三年疫情后国门重开,外面的世界已发生诸多变化。对中国旅行者来说,遍及全球多国的通货膨胀和欧洲能源危机,令欧洲游成本大幅上升。面对这样的新形势,今天在上海地铁静安寺站漫选商业街拉开帷幕的“2023欧洲旅行嘉年华”上,旅游从业者提出了“Travelmoreforless”的理念,力争为偏爱特色线路的游客提供更多定制化的旅行线路。此次欧洲旅行嘉年华活动是第四届”五五购物节“活动,也是“上海进口嗨购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来自瑞士、英国、克罗地亚、波兰、挪威、丹麦、英国、德国汉堡、比利时法兰德斯、瑞典、葡萄牙等

陆家嘴论坛靠什么让世界瞩目,15年来经济|金融|论坛
陆家嘴论坛靠什么让世界瞩目,15年来经济|金融|论坛

明天,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将在上海开幕。开办15年来,这一金融领域的高端对话交流平台,已经成为上海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国金融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一个有意思的巧合是,首届陆家嘴论坛起步于2008年,当时人们关注的是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经济何时能好转并复苏。而本届论坛大家更关心的,显然是在疫情之后,金融如何助力全球经济复苏。问题相似,答案却不尽相同。全球金融人士每一次来到陆家嘴论坛,都在为现实世界中的金融发展问题,寻找答案。15年来,一些答案已经逐渐清晰,一些答案仍在不断探寻。这也许就是陆家嘴论坛让世界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