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年轻人爱“赶集”:游园会、城市市集呼唤更多文化元素主题|市集|游园会

发布时间:Apr 13, 2024 22:35 PM

三天端午小长假,时髦的年轻人会怎样选择?

来自小红书的搜索统计显示,关于端午小长假的热门搜索前十里,“端午游园会”“端午市集”名列其中。而在热门话题中,“周末citywalk”“路边风景”则占据了前两位。

近年来,各类夜市、市集、游园会等活动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特别是涉及潮流文化、国风国潮、手工慢生活等主题。不过一些市集爱好者发现,随着此类活动流行,过多商业因素介入,让游园会、市集变味:“游园会、市集还是需要更多文化元素来支撑。”

端午热门搜索包含“游园会”“市集”

发现城市生活的野趣


端午小长假年轻人爱“赶集”:游园会、城市市集呼唤更多文化元素主题|市集|游园会

上海的游园会、市集有多卷?据不完全统计,仅端午小长假期间,就有愚园路上的“正经愚乐园”、新天地的“新天地碰头,农夫有花头”、黑石公寓的“无所市集”、思南公馆的“思南夜派对”、武定路的“ITO交换市集”等多场活动,涉及音乐、阅读、游戏、中古商品等多个类别。此外,苏州、杭州等城市也有多场市集,不少年轻人选择小长假乘坐高铁穿梭于长三角“赶集”。

据了解,部分游园会、市集采取门票制,参与的年轻人需要付费买票后再入内消费,为啥他们还乐此不疲?

“我选择的游园会、市集大多是带主题性的,网罗上海周边乃至全国各地的同好来‘练摊’,看到他们的新作品,当然值得花一张门票。”今年五一长假期间,喜欢各类奇特玩具和哥特风格的市民邱渝就参加了一场“暗黑”市集,地点选在1933老场坊,名字就叫“玩物丧志集”。“来参加的人不少都打扮成哥特风,摊主们带来的也都是奇怪的绘画、玩偶、陶瓷制品,比如长了一只眼睛的披风,中国龙的骨架等。”邱渝说自己像“老鼠掉入米缸”,“如果不是市集这种形式,在上海这么大的城市恐怕很难齐聚这么多同好。”

今年5月徐汇滨江的咖啡市集“西岸国际咖啡生活节”

今年端午期间将继续在苏州举办的“本色市集”则是以“美术馆+市集”的方式,主打手工艺人和生活方式,有爱好者一看到美术馆公众号发布市集消息立即抢票。从事设计工作的陆炜和朋友去过两次,以手工为主的衣食住行一应俱全,还在这里找到寻觅已久的“鱼灯”和油纸伞,而更吸引她的则是小桥流水、灯光树影,“主打就是一个氛围感”。


端午小长假年轻人爱“赶集”:游园会、城市市集呼唤更多文化元素主题|市集|游园会

“赶集”背后的需求变迁

各类游园会、市集风生水起,是年轻人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向往,也是旅行需求的变化。来自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假期旅游人次有望突破2019年同期水平,达到1亿人次。相比今年五一连续5天的假期,端午小长假仅3天时间,因此出游将以周边游、近程游为主。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显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游客循环和交互流动较为明显,主要客源城市周边将形成“3小时黄金旅游圈”。

“端午小长假只有3天,又遇上梅雨季节,干脆就呆在家不出门了。天气好也可以临时出门玩玩,当天来回。”从事建筑行业的市民吕有为说,因为周边城市、旅游地大多已十分熟悉,带有主题的非常规游园会、集市为熟悉的风景带来新的内容体验。

今年6月“大华夜巷”开街


端午小长假年轻人爱“赶集”:游园会、城市市集呼唤更多文化元素主题|市集|游园会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今人们的旅游体验不断迭代升级:1.0阶段游客以欣赏风景、参观名胜古迹为主,旅游业高度依赖于资源;2.0阶段,游客有了个性化需求,带来多元化体验方式,于是出现了各类“打卡点”“网红店”;如今的3.0阶段则是“泛旅游”时代,“复合”“跨界”成为新的趋势。从事旅游业的孙先生表示,“如今为了一个展览、一场演出、一部电影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游并不少见,最近有人专程打卡上海敞篷双层巴士,也并不奇怪。”

市集需要更多文化元素

对许多在市集上“练摊”的年轻人来说,市集也给了他们相对成本较低的亮相机会。尽管摊主也要缴纳设摊费用,但相比大型展览或店租,这笔开销仍然不高。在日本,各类集市是青年从业者进入公众视野的重要平台,许多成名的从业者就是在集市上受到消费者和艺廊青睐而打响名号,再逐步进入商场、举办个人展览。

在景德镇从事陶瓷工作多年的手艺人杜女士近两年才开始参与市集,在她看来这是一个对创作者和手工艺人友好的平台:“我是一个‘社恐’,主题集市来的多数是爱好者,交流起来更心安。”

今年5月,结合本地特色的“摩登田野——趣江海市集”在奉贤举办


端午小长假年轻人爱“赶集”:游园会、城市市集呼唤更多文化元素主题|市集|游园会

曾在电商平台工作的袁葳发现,市集上几乎所有摊点都会摆出二维码,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网店,“如今网店浩如烟海,如果不是市集可能很难被看到。”杜女士没有网店,但她会在市集上跟那些投缘的购买者互换微信,一些作品在朋友圈就直接被卖掉了。她也坦言并不是每一次“出摊”都能覆盖成本,但每次参与市集更像“朋友见面”,让消费者和创作者更容易联结,“有线下交流的基础,有对作品的触感,手工出品一般就是熟人消费了。”

随着游园会、市集逐步受到关注,也有人发现有些市集越来越同质化。此前邱渝参加过一个“国风”集市,“十家有八家在卖茶叶”。另一次在江边的集市上,一些摊主竟然销售假冒的香水等商品。吕有为曾在一次旅行时逛了当地集市,“淘宝一扫,都有。价格还便宜多了。”

“有竞争力的市集必然有自己独有的文化属性。”陆炜此前逛过一个热门市集,现场却很清淡,原来该市集当期主题主打“亲子”,但举办地社区居住大多是单身年轻人。在邱渝看来,消费者不傻,能感觉到是真心聚合内容还是圈快钱。“希望更多有个性有内涵的游园会、市集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IMAX公司、蓝蚁传媒旗下的制作公司新加坡海滩别墅影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传播集团解读中国工作室7月3日宣布,将联合制作纪录电影《象行记》。这部影片将记录野生亚洲象群于2020年开启的那场迁移之旅,呈现野生象群的栖息地——中国云南隐匿于世的风光,揭示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故事和鲜为人知的秘密。该纪录电影时长约90分钟,目前正在中国制作,采用IMAX摄影机拍摄,计划于2024年在IMAX影院上映。《象行记》不仅将呈现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关系,还以全新的视角记录了大家所熟知的16头野生亚洲象在2020年3月离开原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7月1日上午,上海歌舞团的排练厅变成了电影片场。摄影机、灯光、轨道、摇臂就位,透过导演郑大圣的监视器,可以看见高清镜头下,上海歌舞团演员们身体舞动与镜头移动的默契配合。郑大圣穿着一件连帽衫,身后印着四个字“胆子要大”。把一部“爆款”舞剧拍成电影,的确需要胆量。拍摄过程中更要胆大心细,一个“李侠”与“小裁缝”的舞段,反复拍摄了多次。导演郑大圣紧盯监视器这是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拍摄的第一天,片场忙碌有序。这部电影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SMG旗下上海歌舞团和尚世影业联合摄制,曾执导电影《1921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浦东新区2023文创重点企业稳增长服务季活动6月16日启动。活动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主办,旨在整合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企业家代表和社会机构等综合资源,优化文创企业发展生态,推动文创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活动季聘任了一批文创产业稳增长服务引领导师,同时,“益企同心”服务专员团队正式亮相,未来将打造“五个一”暖心服务:即“一条专线”“一个邮箱”“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一个园区企业互动微信矩阵”“一支专项协调专员队伍”。团队将着力做好政策宣传员、问题协调员、发展护航员,用踏实贴心的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国画家、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晋平个展“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6月3日至7月10日亮相上海新晋界艺术空间,本次展览展出了近20幅徐晋平近年创作的以玉兰花为主题的作品。徐晋平徐晋平的花鸟画作品融合了整体的诗意美和清新的韵致,展现出形与神相互交融的特殊魅力。他笔下的千枝万蕊的玉兰花朵朵向上,似在雪中浸润,在古建筑的映衬下,彰显高贵气质。徐晋平运用巧妙的留白和精湛的技巧,在轻快自然的笔墨中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审美趣味。展览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担纲学术指导,他表示,“徐先生笔下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携新作《不虚此行》入围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胡歌特意翻开与导演刘伽茵的微信聊天记录,“2021年7月13日,看完曹保平老师发我的剧本,我和导演加了微信。我在《不虚此行》剧本看到平时回避的话题——死亡。东方文化不太愿意面对死亡,所以人们平时不太做准备,死亡让人措手不及,我有类似经历。”《不虚此行》由曹保平监制,刘伽茵编剧并执导,胡歌领衔主演,吴磊、齐溪主演,白客特别出演。电影讲述一个“掉队”的普通编剧闻善偶然中开始以撰写悼词为生,在与各色普通人的相遇里,闻善慰藉他人、也获得温暖,最终找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