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莫言为何用戏剧写了一个反贪腐的故事小说|莫言|戏剧

发布时间:Apr 14, 2024 17:28 PM

接到《鳄鱼》的编辑工作,我在心里欢呼,不仅因为这是莫言老师的重磅新作,也因为作品独特的体裁——戏剧。工作后,每年总会看几场话剧;今年以来,剧场回温,我对戏剧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

观演之余好几次在想,什么时候我也做一部剧本,没想到愿望成真得如此迅速。亲手编辑一部来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最新话剧剧作,谁能说这不是最好的滋养?

「引领读者认识“戏剧家莫言”」

毫不夸张地说,在收到《鳄鱼》文档、等待原稿一张张打印出来的过程中,只是匆匆瞥到剧中的最后一场,我就已经感觉到了震动。不过我发现,有的朋友听到“莫言新作”眼睛发亮,听到“剧作”却有些欲言又止。一方面,不得不说相对小说、散文,戏剧或许是比较容易被读者忽略的文学体裁。不少人会觉得,直接去看戏不就好了,为什么要读没有声光电刺激的纯文字剧本?一些文学爱好者也会认为,比起小说,剧本多少单薄些,读起来不够过瘾。另一方面,除了专业人士和“死忠粉”,大多读者对莫言的印象可能还是单纯的“小说家”,听到“莫言剧作”时难保不会觉得是“跨界创作”。事实上,莫言一直有深厚的戏剧情结。

在近些年的谈话与演讲中,莫言不时提起对于戏剧的痴迷和对戏剧创作的热忱,这并非一时兴起。许多人知道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是莫言首部发表的作品,其实在此之前,他还创作过一部话剧《离婚》,这部未发表的剧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作品——莫言的创作生涯正是始于戏剧。长久以来,莫言从未放下戏剧创作,陆续写出了包括话剧《霸王别姬》《锅炉工的妻子》《我们的荆轲》、影视剧《英雄浪漫曲》《英雄·美人·骏马》《姑奶奶披红绸》等在内的多部剧本;近几年,他还投身一般印象中更加小众的戏曲创作,发表了戏曲文学剧本《锦衣》《高粱酒》。莫言的文学创作体量相当庞大,在其他体裁的作品中,也很容易发现戏剧的身影:关注莫言的读者肯定对山东地方剧种“茂腔”很熟悉,莫言在演讲、散文中屡屡谈起这种从小听着长大的戏曲,并以此为基础创造出代表作之一《檀香刑》中的“猫腔”,使之成为小说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核心元素;在另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代表作——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蛙》中,莫言更是直接以一部话剧作为终章,由此,作品不仅在内容上引人入胜,亦在形式上熔小说、书信与戏剧于一炉,给读者带来了别具一格的复调阅读体验。从此种种不难看出,戏剧始终是莫言的“真爱”。

无论从戏剧创作的数量上看,还是从《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等剧作所获得的荣誉和受欢迎程度看,莫言不负“剧作家”之名,只是他作为小说家的成就太过耀眼,使得不少读者不经意间忽略了他作为剧作家的光芒。

作为出版团队,浙江文艺出版社上海分社·KEY-可以文化一直非常重视莫言的戏剧作品。社里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出版了“莫言剧作集”的精装与平装版本,这套剧作集由《姑奶奶披红绸》与《我们的荆轲》组成,此前市场上还未有过系统结集成册的莫言影视剧作集和话剧集。这两部作品也被收录在2019年推出的“莫言作品典藏大系”中,同时,编辑部专门选择莫言的书法作品《高人颂》制作成经折装长卷,作为典藏礼盒装的赠品之一。《高人颂》是话剧《我们的荆轲》中的选段,我们希望这份亮眼的礼物成为广大新读者关注并阅读莫言戏剧的契机。围绕莫言的戏剧,我们也组织了一系列读书分享活动。从反馈可以看出,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文学爱好者了解并喜欢上了莫言的戏剧。

而今,莫言构思十余年、精心修改多次的心血之作《鳄鱼》终于完成。做好这部作品,我们不仅仅希望为读者带来一部当代少有的高质量剧作,更希望以此进一步引领广大普通读者及“路人粉”冲破“小说家莫言”的惯性认知,领略“戏剧家莫言”的风采,从而深入莫言绚丽迷人的戏剧世界。由此,以“作为戏剧家的莫言”为切入点给《鳄鱼》一书预热,强调《鳄鱼》作为莫言“从小说家到剧作家的华丽转型之作”的独特定位,成为我们编辑和市场部老师不约而同的想法,也为这本书的后续宣传推广定下了基调。

「一个真正适合舞台的好故事」


小说家莫言为何用戏剧写了一个反贪腐的故事小说|莫言|戏剧

莫言称自己为“讲故事的人”,故事性强是莫言小说的显著特色,即便是《倒立》《火烧花篮阁》这样一些意味相对隐晦的作品,也都有着饱满的情节。编辑莫言老师的作品时,我常常觉得他的许多小说都很适合改编成戏剧,这种浓郁的戏剧感来源于字里行间突出的画面感、塑造人物的高超能力和扎实而富于想象力的情节设置。《白棉花》里冷腻的棉花与鲜红的方碧玉、《怀抱鲜花的女人》里紧紧跟随上尉的诡异女子、《蛙》里姑姑在急流中对临盆的王胆伸出来自产科医生的仁慈之手……想起这些小说,总会有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幕幕清晰的画面浮现在眼前。文字调动了听觉、触觉、嗅觉,让人很久以后仍能立刻融入故事的情境。小说便如此富有戏剧张力,以戏剧的形式书写,更直接呈现了故事的精粹。

莫言曾在谈论话剧的视频中说过:“无论是写小说还是写话剧,首要的还是要塑造人物。话剧舞台上要有站得住的人物,小说里面也要有让大家难以忘却的、个性丰富的、典型的文学人物形象,这实际上是完全相通的了。”

读《鳄鱼》,首先便能鲜明感受到莫言对角色塑造的重视和对人物丰富性的坚持。不同于小说可以详尽描写,话剧集中以对话表现人物,这一限制恰恰便于展现莫言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鳄鱼》以主人公无惮和其亲信慕飞的对话开场:即便无惮“一字一顿地”纠正,慕飞仍习惯性地反复以“市长”呼之;慕飞介绍美国的情况,无惮的第一反应是“与我有什么关系?”——他觉得身在此地的现实“是个梦”,心心念念的还是国内终于通车的青云大桥,继而自嘲“晚出来一年有可能我在主持通车典礼,更大的可能是我在写交代材料”;当慕飞指出“网上有人说这大桥是个纸糊的风筝”,无惮怒斥后话锋一转,承认大桥建设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贪腐现象,但表示“那是预算的一部分”。几个精练的来回,人物的身份、性格以及故事发生的背景清晰毕现。

作为故事的核心,无惮是一个典型的矛盾综合体:明明做出利益输送的勾当,却理直气壮地把“人民”挂在嘴边;既是话里话外散发哲理与诗意的“文人”,又是不自觉用着“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我的演讲完了”诸如此类令人发笑语尾的官僚;看不上牛布等投机之辈,殊不知自己才是最爱说着漂亮话逃避现实的人。他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向往做一个好人,却意识不到或不愿承认自己的虚伪。这样的人物本身就是一台戏,激发读者无尽的想象,也能给表演者提供充足的发挥空间。可以想见,真正在舞台上演时,不同演员不同侧重的演绎,会使这个角色、这个故事展现不一样的韵味,这也正是戏剧独特的趣味。莫言反复强调“把好人和坏人都当成人来写”,这是智慧,更是慈悲,这一理念赋予了角色灵魂,复杂立体的形象不仅能迅速打动人,更经得起反复琢磨。

「书法发烧友与设计达人」

戏剧说到底是表现故事的方式,关键还是情节。一场戏时间有限,拼命在其中塞入花里胡哨的艺术“创新”元素、教育意义和哲理,有时实在适得其反,不如扎扎实实把故事说清楚、说圆满。一部好戏,情节不见得复杂却能给人带来强烈冲击,令读者自发去思考、回味,《鳄鱼》无疑是这样的作品。将“欲望”具象化为“鳄鱼”,无惮纵容鳄鱼不断长大,最终被鳄鱼吞噬,这一象征直白明了,而全剧在鳄鱼开口说话、气氛达到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怔住的读者独自慢慢化解心头的震撼。剧中另一条“青云大桥”的线索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承载着职业荣光的大桥包藏着不堪,它最终的垮塌指向无惮信念的崩塌,也意味着华丽而虚假的泡沫终会破灭。这是一部不吊胃口却饱满有力的作品,多重线索清晰呈现,魔幻元素自然而然地融进现实,阅读时读者会因“笔名墨言”这样的细节而大笑,因滑稽或虚伪的言语而冷笑,因人物的结局而唏嘘,继而思考社会与人性。可见,高明的情节设置,只需无矫饰的表现方式便能引人入胜。作为读者和未来的观众,我想这是真正适合舞台的好故事。

莫言老师对《鳄鱼》的精益求精不单单体现在剧作本身,为了这本书,他不仅按惯例创作了一篇书法题词,还一口气挥就近十幅“鳄鱼”题字——我们从中选取了他最喜欢的两幅,分别用作护封书名和卷首插页。莫言老师甚至构思了封面的基本框架:以书法做书名,用报纸纹样的背景突出作品的现实意味,图案上使用鳄鱼元素,并坚持在鳄鱼的鼻头加一只可爱的小蝴蝶,从而凸显美与丑的对比。艺术是相通的,除了“剧作家莫言”,俨然还有“书法发烧友莫言”“设计达人莫言”。在莫言老师身上,我们始终能看到对艺术品质的坚持。

《鳄鱼》莫言著浙江文艺出版社·KEY-可以文化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IMAX公司、蓝蚁传媒旗下的制作公司新加坡海滩别墅影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传播集团解读中国工作室7月3日宣布,将联合制作纪录电影《象行记》。这部影片将记录野生亚洲象群于2020年开启的那场迁移之旅,呈现野生象群的栖息地——中国云南隐匿于世的风光,揭示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故事和鲜为人知的秘密。该纪录电影时长约90分钟,目前正在中国制作,采用IMAX摄影机拍摄,计划于2024年在IMAX影院上映。《象行记》不仅将呈现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关系,还以全新的视角记录了大家所熟知的16头野生亚洲象在2020年3月离开原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7月1日上午,上海歌舞团的排练厅变成了电影片场。摄影机、灯光、轨道、摇臂就位,透过导演郑大圣的监视器,可以看见高清镜头下,上海歌舞团演员们身体舞动与镜头移动的默契配合。郑大圣穿着一件连帽衫,身后印着四个字“胆子要大”。把一部“爆款”舞剧拍成电影,的确需要胆量。拍摄过程中更要胆大心细,一个“李侠”与“小裁缝”的舞段,反复拍摄了多次。导演郑大圣紧盯监视器这是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拍摄的第一天,片场忙碌有序。这部电影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SMG旗下上海歌舞团和尚世影业联合摄制,曾执导电影《1921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浦东新区2023文创重点企业稳增长服务季活动6月16日启动。活动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主办,旨在整合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企业家代表和社会机构等综合资源,优化文创企业发展生态,推动文创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活动季聘任了一批文创产业稳增长服务引领导师,同时,“益企同心”服务专员团队正式亮相,未来将打造“五个一”暖心服务:即“一条专线”“一个邮箱”“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一个园区企业互动微信矩阵”“一支专项协调专员队伍”。团队将着力做好政策宣传员、问题协调员、发展护航员,用踏实贴心的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国画家、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晋平个展“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6月3日至7月10日亮相上海新晋界艺术空间,本次展览展出了近20幅徐晋平近年创作的以玉兰花为主题的作品。徐晋平徐晋平的花鸟画作品融合了整体的诗意美和清新的韵致,展现出形与神相互交融的特殊魅力。他笔下的千枝万蕊的玉兰花朵朵向上,似在雪中浸润,在古建筑的映衬下,彰显高贵气质。徐晋平运用巧妙的留白和精湛的技巧,在轻快自然的笔墨中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审美趣味。展览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担纲学术指导,他表示,“徐先生笔下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携新作《不虚此行》入围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胡歌特意翻开与导演刘伽茵的微信聊天记录,“2021年7月13日,看完曹保平老师发我的剧本,我和导演加了微信。我在《不虚此行》剧本看到平时回避的话题——死亡。东方文化不太愿意面对死亡,所以人们平时不太做准备,死亡让人措手不及,我有类似经历。”《不虚此行》由曹保平监制,刘伽茵编剧并执导,胡歌领衔主演,吴磊、齐溪主演,白客特别出演。电影讲述一个“掉队”的普通编剧闻善偶然中开始以撰写悼词为生,在与各色普通人的相遇里,闻善慰藉他人、也获得温暖,最终找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