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养男孩的中年男人的烦与不烦,马伯庸、施晓颉、陈佳勇马伯庸|陈佳勇|中年男人

发布时间:Apr 14, 2024 07:39 AM

正在朵云书院·旗舰店展出的“大家都不烦”插画展,来自三个人、两本书的交集。展览名“大家都不烦”为作家马伯庸所起,缘起是画家施晓颉分别为陈佳勇的美食随笔集《爱吃的我们没烦恼》、马伯庸的《太白金星有点烦》绘制了插画。两本书名中,都有一个“烦”字,加上施晓颉个展《兔子的胡须不见了》在新天地开展,没有胡须的兔子,必有一些“麻烦”。三人各占一个“烦”字,展览必须“不烦”。令人莞尔的巧思,串联起这次随性别致的纸上“聚会”,期待读者观展时会心一笑。

陈佳勇说,《爱吃的我们没烦恼》原作用纸选的是康颂水彩纸,185g和300g两种规格。“绘画过程中,画家一直在跟我唠叨,说他一边画一边肚子饿。我说:那天我给你送康颂纸的时候,我人在大富贵,问你要不要带点熟食和小笼包过来?你自己说的,啥也不要,只要康颂水彩纸。”

马伯庸说,中国自古以来,“文”与“画”向来不分家,文藏画意,画寓文风,两者殊途而同归。逮至近代,丰子恺于《绘画与文学》中曾言:“中国画大都多量地含着文学的分子”;汪曾祺于《文与画》中亦有描述:“心手俱到,纸墨相生,瞬息间事,并非常有”。“我与施老师的合作,也是如此。在一次普普通通的饭局上,我是作家,他是画家,初次相逢,相谈甚欢。待得酒终人散之际,也没任何宣誓与承诺,我自默认他来为我下一本书做插图,毫不客气;他自默认要来画,半点没有谦让,于是事就这样成了。可见不仅‘文’与‘画’之间有互补之雅,就连‘文人’与‘画家’之间,亦有声气相投的默契。”


三个养男孩的中年男人的烦与不烦,马伯庸、施晓颉、陈佳勇马伯庸|陈佳勇|中年男人

有意思的是,那次饭局,正是“爱吃”的陈佳勇组的。

这三人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儿子的父亲。在“大家都不烦”展览现场,以“最近比较烦:从默默无闻到有人喜欢”为题的三人谈,他们既谈创作和艺术,也分享人到中年、出入职场的普通父亲的“烦”与“不烦”。

“其实我和施老师的第一次合作不是这本书。”马伯庸说,这本《太白金星有点烦》是他第一次积极主动地与编辑沟通,说自己指定了一位插画作者。那次去施晓颉工作室谈合作,他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儿子明天要交一张小报,现在没时间做,怎么办?我请施老师帮个忙,他真的帮我画了一张。我口述内容,他在iPad上画,接着打印出来。”


三个养男孩的中年男人的烦与不烦,马伯庸、施晓颉、陈佳勇马伯庸|陈佳勇|中年男人

施晓颉为陈佳勇画的这一系列插图里,陈佳勇最喜欢的也是一幅父子主题的,画面上是父子俩拿着冰激凌的背影,对应的情节是书中收录的《日式烤肉》。“父子关系很微妙,儿子往往和母亲更亲密,父子感情怎么去建立和维系是个难题。我是通过美食与儿子建立联系的,我们经常一起吃烤肉,边吃边聊。吃完以后烤肉店会送冰激凌,父子俩各举一个冰激凌,很温馨也很快乐。”

“要吐槽儿子,可以开个专场。”马伯庸讲了个段子,“上学期期末,儿子数学考得不好,他妈妈给他找了老师补课,让他每天做卷子。今天早上我接到他妈妈气呼呼的电话。儿子说他做卷子错了很多题,妈妈特别生气,他犟嘴说,爸爸小时候数学也不好,我在网上都查过了,我爸数学没及格过。我不能反驳他,只能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你这些题是马虎做错了,爸爸是真不会做,咱俩不是一个性质。和儿子沟通,只能平等交流,或者父子之间互相吐槽,这样可以促进关系。”

施晓颉的孩子更小,马伯庸会和他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不要期望过高,家里脆弱的东西,比如瓷器之类要收好,类似这样的忠告。”


三个养男孩的中年男人的烦与不烦,马伯庸、施晓颉、陈佳勇马伯庸|陈佳勇|中年男人

“我们三个人里,我年纪最大。我最烦恼的就是孩子太小,我太老。”施晓颉说。

马伯庸也喜欢施晓颉画的那幅父子背影,“我想起德国漫画《父与子》的结尾,就是父子手拉手走向月亮,那个感觉又美好又悲伤。原先我觉得插画是装饰,自己经历过一次的体验是,插画不只是文本加分,而是两者结合,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而且整个流程跑下来,我才知道,做插画没那么简单,不是甲方下个单,把需求告诉乙方就行了。”

说到甲方乙方,马伯庸又“爆料”自己的一个隐藏身份,曾是在一家公司工作10年的上班族,而且很大一部分工作内容就是作为甲方向设计公司催画稿。他的新书《太白金星有点烦》讲了一个另类的西游职场故事——天庭和西天联合推出“西天取经”的重大项目,太白金星李长庚受命策划九九八十一难,确保唐僧能安全走完流程,平稳取经成佛。老神仙本以为一切尽在掌控中,谁知天大的麻烦才刚开始:费用报销、工作汇报、人事安排、各路大仙塞来的条子、各地妖怪暗藏的心思,捋不出的千头万缕,做不完的琐碎繁杂……当大闹天宫的真相浮出水面,牵扯出无数因果,李长庚发觉自己成就金仙的道路越发渺茫。


三个养男孩的中年男人的烦与不烦,马伯庸、施晓颉、陈佳勇马伯庸|陈佳勇|中年男人

陈佳勇是个资深“职场”人。作为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在他身上曾有“一篇作文进北大”的神话。“大学毕业以后,突然发现自己挺喜欢上班,几乎把文化行当里能上的班都上了。”大学里出了两本书,时隔16年,陈佳勇才出版新小说《老板不见了》,这本《爱吃的我们没烦恼》是他的第四本书。“对大多数人而言,只要醒着的时候,有两件事是跑不掉的,一是上班,一是吃饭。上班这件事,大多数人觉得烦,但其实上班是有快乐在的;吃饭这件事,大多数人觉得挺开心,但有时候你也会烦恼到底吃什么,在哪儿吃,和谁吃。”陈佳勇说,这三个烦恼正是他写这本书的三个主题,“吃什么很重要,在哪儿吃很重要,不过,和朋友在一起、和珍视的人在一起吃,可能远比前二者更为重要。”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IMAX公司、蓝蚁传媒旗下的制作公司新加坡海滩别墅影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传播集团解读中国工作室7月3日宣布,将联合制作纪录电影《象行记》。这部影片将记录野生亚洲象群于2020年开启的那场迁移之旅,呈现野生象群的栖息地——中国云南隐匿于世的风光,揭示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故事和鲜为人知的秘密。该纪录电影时长约90分钟,目前正在中国制作,采用IMAX摄影机拍摄,计划于2024年在IMAX影院上映。《象行记》不仅将呈现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关系,还以全新的视角记录了大家所熟知的16头野生亚洲象在2020年3月离开原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7月1日上午,上海歌舞团的排练厅变成了电影片场。摄影机、灯光、轨道、摇臂就位,透过导演郑大圣的监视器,可以看见高清镜头下,上海歌舞团演员们身体舞动与镜头移动的默契配合。郑大圣穿着一件连帽衫,身后印着四个字“胆子要大”。把一部“爆款”舞剧拍成电影,的确需要胆量。拍摄过程中更要胆大心细,一个“李侠”与“小裁缝”的舞段,反复拍摄了多次。导演郑大圣紧盯监视器这是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拍摄的第一天,片场忙碌有序。这部电影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SMG旗下上海歌舞团和尚世影业联合摄制,曾执导电影《1921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浦东新区2023文创重点企业稳增长服务季活动6月16日启动。活动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主办,旨在整合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企业家代表和社会机构等综合资源,优化文创企业发展生态,推动文创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活动季聘任了一批文创产业稳增长服务引领导师,同时,“益企同心”服务专员团队正式亮相,未来将打造“五个一”暖心服务:即“一条专线”“一个邮箱”“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一个园区企业互动微信矩阵”“一支专项协调专员队伍”。团队将着力做好政策宣传员、问题协调员、发展护航员,用踏实贴心的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国画家、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晋平个展“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6月3日至7月10日亮相上海新晋界艺术空间,本次展览展出了近20幅徐晋平近年创作的以玉兰花为主题的作品。徐晋平徐晋平的花鸟画作品融合了整体的诗意美和清新的韵致,展现出形与神相互交融的特殊魅力。他笔下的千枝万蕊的玉兰花朵朵向上,似在雪中浸润,在古建筑的映衬下,彰显高贵气质。徐晋平运用巧妙的留白和精湛的技巧,在轻快自然的笔墨中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审美趣味。展览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担纲学术指导,他表示,“徐先生笔下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携新作《不虚此行》入围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胡歌特意翻开与导演刘伽茵的微信聊天记录,“2021年7月13日,看完曹保平老师发我的剧本,我和导演加了微信。我在《不虚此行》剧本看到平时回避的话题——死亡。东方文化不太愿意面对死亡,所以人们平时不太做准备,死亡让人措手不及,我有类似经历。”《不虚此行》由曹保平监制,刘伽茵编剧并执导,胡歌领衔主演,吴磊、齐溪主演,白客特别出演。电影讲述一个“掉队”的普通编剧闻善偶然中开始以撰写悼词为生,在与各色普通人的相遇里,闻善慰藉他人、也获得温暖,最终找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