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记忆】不曾消失的陈行老街宅院|老街|陈行

发布时间:Apr 15, 2024 12:40 PM

陈行在哪里?陈行在浦东。陈行归哪里?陈行归闵行——在上海,有一群说着浦东话的闵行人。

这块行政上属于闵行管辖的土地,紧邻浦东新区,由两个街镇组成:浦江镇和浦锦街道。2015年之前,这里统称为浦江镇。2015年从浦江镇划出来的浦锦街道,是闵行区最“年轻”的街道,但对于居住在这里的本地人来说,他们对这里有个更亲切的称呼——“陈行”。

闵行区地方志记载:明万历年间,浙江陈姓商人在塘口东开设木行,称陈家木行,简称陈家行。清咸丰、同治年间称陈家行镇,光绪年间以棉花、粮食、布为兴,是商市中心,原镇东西街、南北街呈十字布局。

在民间讨论中,陈行的得名更加生动一些:做木料生意的广东商人陈球撑着木筏来到了此地。不料,就在周浦塘河里,木筏散了架,漂得满河都是木料。在当地人的帮助下,陈球打捞起了全部木料。为了感恩当地人的善良,陈球决定就在这里开设陈家木行,陈家行由此叫开了,简称陈行。

在闵行区地方志中,陈行被形容为人才辈出的“穿靴戴顶之乡”,而陈行镇上的陈行老街又是当时整个浦江地区最为繁华之地。老街很窄,也不算长,却高密度地输出了许多人才和文化。能住在老街宅院里的,大多有些来头,连著名演员秦怡都曾来老街上寻祖。


【海上记忆】不曾消失的陈行老街宅院|老街|陈行

陈行百年双梓树朱倩雯摄

1

站在两棵150多岁的梓树面前,“老土地”陈行百货商店老板蔡斌感慨:“这两棵树过去相当茂盛,开花时一片紫色。”如今,梓树枝头有些秃,下枝仍枝繁叶茂。它们也曾险些全枯萎,在2003年左右被抢救过来后才重新展叶。

陈行老街老建筑外围朱倩雯摄

秦家玉涵堂宅院浦锦街道地方志资料


【海上记忆】不曾消失的陈行老街宅院|老街|陈行

据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留住乡愁·浦江篇》介绍,两株梓树是陈行老街西首的地标。陈行的别称是“梓乡”,陈行名士秦锡田自署“双梓村人”,著有《梓乡丛录》。1991年,著名演员秦怡为拍电视专题片《城隍的后代》曾专程来陈行老街,据说见到梓树时曾感慨:“终于寻到根了。”

而陈行人、清代著名教育家秦荣光则在《上海县竹枝词》中这样写道:“一条大木跨塘桥,碑记眠桅雍正朝。双梓参天庙庭立,门前八月咽灵潮。”可窥见双梓当时的风貌。蔡斌回忆,这两棵树原本种在陈行关帝庙的天井里,1949年后,关帝庙一直为陈行粮管所用房,后因各种原因无人维护而被推倒拆除,只留下两棵梓树。

2

根据老陈行人指路,陈行历史文化的另一个活标本,是陈行老街上遗留的几幢近200年历史的清代老建筑。

但寻找老街老宅的过程并不顺利。经历行政区划的分分合合和多次规划,大片老屋早已拆迁,剩下的老建筑周围杂草丛生,门前大锁。附近居民透露,由于年久失修和历史归属原因,如何修缮的方案尚未有定论。


【海上记忆】不曾消失的陈行老街宅院|老街|陈行

在解放日报历史资料库搜索“陈行老街”,原来,2009年,这处约5000平方米的清代建筑群是不经意间被发现的。当时的报道里说,这是闵行区迄今为止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落,曾组织了一批媒体记者采访。

发现这处古建筑的人群之一是当时的浦江镇文物普查员周曙明。如今已75岁的周曙明还记得:2009年他61岁时,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启动后,一天下午,他和其他普查员实地考察完回到陈行老街,又走进老街一条小弄,忽然看到一处宅院院墙、仪门保存完好,门外青砖门匾雕刻楷书“敦诗说礼”。周曙明顿时眼前一亮,周围邻居告诉他,这处宅院已有150多年历史,他急忙拍照留下资料后匆匆赶回。第二天,他带着另两名普查员一起到老街再次考察,又发现了秦家宅院、胡氏宅院、胡醉楼宅院等4处清代老宅。其中,秦家宅院是上海城隍神秦裕伯的后人世代聚居的地方。

胡氏三寿堂宅院。浦锦街道地方志资料。


3



陈行的名人里,秦姓顶了半边天。在蔡斌的记忆里,他在老街上的陈行百货商店前身——上海市供销社陈行门市部工作时,工作之余常去秦家祠堂看戏。


【海上记忆】不曾消失的陈行老街宅院|老街|陈行

如今生活在陈行的83岁的秦大固依然精神矍铄。他从带来的《上海陈行秦氏支谱》中列举了从北宋文学家秦观,到元代政治家、上海县城隍庙城隍神秦裕伯,再到秦锡田、秦荣光、十大名医秦伯未,还收录了著名艺术家秦怡等。

秦大固还介绍了几只精巧特殊的套板葫芦,也是陈行的特产:秀丽的白描绘画、笔力雄健的书法,不是留在纸上,而是“长”在葫芦上。秦大固介绍,套板葫芦的制作方法,即在葫芦初结果时,范以模,使其成各种形式,刻出鱼花鸟及隶篆等书,果老去模后,纹皆透现。明清两代,套板葫芦极受皇室及文人雅士喜爱,但种植难度颇大,素有“千模难出一精品”之说。清嘉庆至光绪年间,秦家葫芦制作精美,成为陈行特产之一。秦大固的记忆中,幼年时家里还有几个套板葫芦和多套清代种植用的套板,是用硬质木材精心雕刻的。

秦家制套板葫芦。朱倩雯摄

玉涵堂的老物件。朱倩雯摄

在老街现存建筑里,2009年大批媒体探访时确认,胡醉楼由当地晚清乡绅所造,华丽的仪门上,一块块巴掌大的彩色玻璃镶嵌其中,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色彩斑斓。据文物普查负责人介绍,这乃是清朝时期的“舶来品”,价值不菲,周围更有用牡蛎做成的蛎壳窗。


【海上记忆】不曾消失的陈行老街宅院|老街|陈行

在闵行地方志中,胡家亦商亦文,开米业、米行起家。胡家和秦家还有些关联,胡家名人、陈行乡乡董胡祖德是秦荣光的弟子,家境富厚而乐善好施,常捐款慈善、教育事业,协助秦荣光办理地方公益事务,还编著《沪谚》暨《沪谚外编》各二卷,收录沪谚近2000则,方言部分列举字形、读法,保存上海地区语言特色,反映风俗民情,是第一部结集的记录上海方言的著作,开近代俗文学研究先声。他还增订胡式钰《胡氏宗谱》,编校梓行《胡氏家乘》及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陈行竹枝词》等等。

4

革命烈士、爱国报人蔡钓徒的老宅就在原陈行老街的西街上。

1938年2月,在上海“孤岛”时期的法租界华立路法总巡捕房东面,靠近萨坡赛路的一根电线杆上,挂着一颗血肉模糊的人头,一块白布上写着“抗日分子结果”。后确认被害的是《社会晚报》负责人、陈行人蔡钓徒。

蔡钓徒因为在发表文章时常自署“海上钓徒”,后来就以“蔡钓徒”闻名。他负责的《社会晚报》一再公开报道谢晋元“八百壮士”退离上海而坚持抗日斗争的消息,他因此被敌人视为眼中钉,遭受了日伪恶势力向上海新闻界开的第一枪,牺牲时年仅34岁。上海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海上记忆】不曾消失的陈行老街宅院|老街|陈行

蔡钓徒家中遗存的相关物件很少。“百度百科上的太爷爷照片一开始是错的,我特地打电话给百度更正的。”蔡钓徒女儿的孙子叶伟杰还记得他奶奶提过,太爷爷在上海解放后获得平反,再过了几十年,正式送来了一张革命烈士证书。

在上海县志的记载里,蔡钓徒,原名安福,字履之,陈行乡人,在负责《社会晚报》之前,他于1927年到上海南市翁家弄办《龙报》,后又为《礼拜六》撰稿,创作言情小说《花落瀛洲》,是一个结交广泛的年轻人。他早年就学闵行初级师范,后入闵行农校,从这段受教育经历来看,他的的确确是一个“说着浦东话的闵行人”。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IMAX公司、蓝蚁传媒旗下的制作公司新加坡海滩别墅影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传播集团解读中国工作室7月3日宣布,将联合制作纪录电影《象行记》。这部影片将记录野生亚洲象群于2020年开启的那场迁移之旅,呈现野生象群的栖息地——中国云南隐匿于世的风光,揭示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故事和鲜为人知的秘密。该纪录电影时长约90分钟,目前正在中国制作,采用IMAX摄影机拍摄,计划于2024年在IMAX影院上映。《象行记》不仅将呈现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关系,还以全新的视角记录了大家所熟知的16头野生亚洲象在2020年3月离开原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7月1日上午,上海歌舞团的排练厅变成了电影片场。摄影机、灯光、轨道、摇臂就位,透过导演郑大圣的监视器,可以看见高清镜头下,上海歌舞团演员们身体舞动与镜头移动的默契配合。郑大圣穿着一件连帽衫,身后印着四个字“胆子要大”。把一部“爆款”舞剧拍成电影,的确需要胆量。拍摄过程中更要胆大心细,一个“李侠”与“小裁缝”的舞段,反复拍摄了多次。导演郑大圣紧盯监视器这是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拍摄的第一天,片场忙碌有序。这部电影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SMG旗下上海歌舞团和尚世影业联合摄制,曾执导电影《1921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浦东新区2023文创重点企业稳增长服务季活动6月16日启动。活动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主办,旨在整合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企业家代表和社会机构等综合资源,优化文创企业发展生态,推动文创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活动季聘任了一批文创产业稳增长服务引领导师,同时,“益企同心”服务专员团队正式亮相,未来将打造“五个一”暖心服务:即“一条专线”“一个邮箱”“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一个园区企业互动微信矩阵”“一支专项协调专员队伍”。团队将着力做好政策宣传员、问题协调员、发展护航员,用踏实贴心的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国画家、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晋平个展“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6月3日至7月10日亮相上海新晋界艺术空间,本次展览展出了近20幅徐晋平近年创作的以玉兰花为主题的作品。徐晋平徐晋平的花鸟画作品融合了整体的诗意美和清新的韵致,展现出形与神相互交融的特殊魅力。他笔下的千枝万蕊的玉兰花朵朵向上,似在雪中浸润,在古建筑的映衬下,彰显高贵气质。徐晋平运用巧妙的留白和精湛的技巧,在轻快自然的笔墨中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审美趣味。展览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担纲学术指导,他表示,“徐先生笔下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携新作《不虚此行》入围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胡歌特意翻开与导演刘伽茵的微信聊天记录,“2021年7月13日,看完曹保平老师发我的剧本,我和导演加了微信。我在《不虚此行》剧本看到平时回避的话题——死亡。东方文化不太愿意面对死亡,所以人们平时不太做准备,死亡让人措手不及,我有类似经历。”《不虚此行》由曹保平监制,刘伽茵编剧并执导,胡歌领衔主演,吴磊、齐溪主演,白客特别出演。电影讲述一个“掉队”的普通编剧闻善偶然中开始以撰写悼词为生,在与各色普通人的相遇里,闻善慰藉他人、也获得温暖,最终找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