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号演奏家韩小明:什么样的艺术教育才有效?年龄段|乐团|教育

发布时间:Apr 14, 2024 07:08 AM

“学艺术,要让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在课堂。在欧洲,音乐触手可及,街头有乐声,结婚、孩子庆生都有音乐,爱音乐像美食一样重要。”今年60岁生日之际,德国广播爱乐乐团终身圆号首席、德国柏林音乐艺术表演学院终身圆号教授韩小明推出中文版《施特劳斯浪漫圆号作品集》。这几天他又回国,为圆号夏令营的孩子们上大师课。

韩小明在上海音乐学院家属楼长大。父亲韩铣光1960年参加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实现新中国圆号乐手在国际比赛零的突破。哥哥韩小光从上音毕业后,成为新加坡交响乐团圆号首席。

1978年,韩小明进入中央乐团,次年指挥大师小泽征尔访华时指挥中央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乐》,被韩小明的圆号演奏打动,推荐他参加波士顿交响乐团夏令营,之后又推荐他进入新英格兰音乐学院。1985年,韩小明考入指挥家郑明勋担任艺术总监的德国广播爱乐乐团,开启旅欧艺术生涯。近年来,韩小明定期回国授课,为优秀的青年音乐家出国深造牵线搭桥。2010年到2012年,他被聘为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总经理,“不负小泽征尔大师所托,一步步带着中国的音乐人才成长起来。”

在夏令营,韩小明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他的标准始终如一,“我们的音乐训练需要更多合作课。在国内,学生乐队排练、识谱、参加音乐节及各种演出的机会少。交响乐是集体合作产物,平时重奏训练不够,学生们毕业后就无法得到专业院团青睐。”


圆号演奏家韩小明:什么样的艺术教育才有效?年龄段|乐团|教育

当下艺术生专业技术与文化课的讨论不绝于耳。韩小明不讳言,神童时时有,只有少数人成为真正的演奏家。“十三四岁的孩子一鸣惊人,可能是因为他们有着超越常人的天分和努力,钻研比赛曲目、练习时间比国外孩子多两三倍。比赛只是一次机会,怎么把握好舞台,保证状态,还要扩充曲目量,又是另外一个级别的要求。成为真正的演奏家,其实是一个长跑的过程。”

每年回到故乡,遇到络绎不绝的求教者,韩小明总会感叹,“现在学音乐的小孩真的很多,尤其在上海。但我不明白为什么听音乐会的人那么少。在欧洲大小城市有各式各样的音乐会,不光在音乐厅、博物馆,还有数不胜数的室内演奏。上海有上百个艺术空间,应该有更多古典音乐、轻音乐给大家听。”他透露,欧洲乐团会针对青年人的作息安排音乐会。“晚上7点半开始演出,对上班族而言时间有点赶。荷兰有音乐会从晚上9点开始,一直演奏到10点,连续一个小时不休息。演出地点还是在音乐厅,非常正规。柏林爱乐的星期日音乐会改到下午5点,方便大家在晚上8点聚餐。我们乐团的星期天音乐会从中午11点持续到下午1点。大家听完音乐,聚餐娱乐,然后回家休息,迎接新的工作日。”

近年国际音乐、舞蹈大赛不断有韩国学生摘金夺银,韩小明也注意到这一现象。每年去韩国讲学、演出的他直言,“日韩孩子从小自律。我亲戚家的孩子在学钢琴、小提琴、圆号、吉他,跳舞,她很有能力、很聪明,学什么都快,但是散漫、没有规矩。没有学到位,就是因为没有规矩,她的演奏没有那么精准,节奏、音准都差一点。我问她,你那么聪明,为什么不注意这些细节的可能性?”

对自己的学生,韩小明一如既往地严格,毫不留情,“我把很优秀的学生推荐到德国深造,他们还需要两年才能真正与外国同行对话,开展高质量的文化交流。”他要求学生们去餐馆打工,“现在的孩子太过舒适,缺乏拼劲。我让他们去德国中餐馆打工,不是赚钱,而是体验社会。没有社会经验,没有尝过生活的酸甜苦辣,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就是白纸一张,完全凭自己的想象。”


圆号演奏家韩小明:什么样的艺术教育才有效?年龄段|乐团|教育

除了优秀的演奏家,观众也在期盼更多原创精品,能够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黄河》深入人心,韩小明的回答是,“给年轻人更多机会。国外乐团每年有两周以上的时间必须演新作品,按月给新人机会,乐团还会给年轻作曲家一个星期,由精心挑选的成熟作曲家和指挥家帮助他们创作。国内乐团对总监有考核,对作曲家好像没有考核。原创作品花了很多钱,很多精力,演一次就不见了。新人创作需要更多乐团来支持。”

如今的韩小明已是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满燚、顾聪、李涛、周宁、文杨、徐毅奇等分别在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担任教授。6月举行的第17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铜管组中,满燚的学生金智成获得第二名,取得本次比赛中国选手最好名次。韩小明欣慰地说,“祝贺中国圆号界又出了一位世界级选手。”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IMAX公司、蓝蚁传媒旗下的制作公司新加坡海滩别墅影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传播集团解读中国工作室7月3日宣布,将联合制作纪录电影《象行记》。这部影片将记录野生亚洲象群于2020年开启的那场迁移之旅,呈现野生象群的栖息地——中国云南隐匿于世的风光,揭示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故事和鲜为人知的秘密。该纪录电影时长约90分钟,目前正在中国制作,采用IMAX摄影机拍摄,计划于2024年在IMAX影院上映。《象行记》不仅将呈现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关系,还以全新的视角记录了大家所熟知的16头野生亚洲象在2020年3月离开原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7月1日上午,上海歌舞团的排练厅变成了电影片场。摄影机、灯光、轨道、摇臂就位,透过导演郑大圣的监视器,可以看见高清镜头下,上海歌舞团演员们身体舞动与镜头移动的默契配合。郑大圣穿着一件连帽衫,身后印着四个字“胆子要大”。把一部“爆款”舞剧拍成电影,的确需要胆量。拍摄过程中更要胆大心细,一个“李侠”与“小裁缝”的舞段,反复拍摄了多次。导演郑大圣紧盯监视器这是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拍摄的第一天,片场忙碌有序。这部电影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SMG旗下上海歌舞团和尚世影业联合摄制,曾执导电影《1921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浦东新区2023文创重点企业稳增长服务季活动6月16日启动。活动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主办,旨在整合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企业家代表和社会机构等综合资源,优化文创企业发展生态,推动文创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活动季聘任了一批文创产业稳增长服务引领导师,同时,“益企同心”服务专员团队正式亮相,未来将打造“五个一”暖心服务:即“一条专线”“一个邮箱”“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一个园区企业互动微信矩阵”“一支专项协调专员队伍”。团队将着力做好政策宣传员、问题协调员、发展护航员,用踏实贴心的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国画家、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晋平个展“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6月3日至7月10日亮相上海新晋界艺术空间,本次展览展出了近20幅徐晋平近年创作的以玉兰花为主题的作品。徐晋平徐晋平的花鸟画作品融合了整体的诗意美和清新的韵致,展现出形与神相互交融的特殊魅力。他笔下的千枝万蕊的玉兰花朵朵向上,似在雪中浸润,在古建筑的映衬下,彰显高贵气质。徐晋平运用巧妙的留白和精湛的技巧,在轻快自然的笔墨中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审美趣味。展览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担纲学术指导,他表示,“徐先生笔下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携新作《不虚此行》入围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胡歌特意翻开与导演刘伽茵的微信聊天记录,“2021年7月13日,看完曹保平老师发我的剧本,我和导演加了微信。我在《不虚此行》剧本看到平时回避的话题——死亡。东方文化不太愿意面对死亡,所以人们平时不太做准备,死亡让人措手不及,我有类似经历。”《不虚此行》由曹保平监制,刘伽茵编剧并执导,胡歌领衔主演,吴磊、齐溪主演,白客特别出演。电影讲述一个“掉队”的普通编剧闻善偶然中开始以撰写悼词为生,在与各色普通人的相遇里,闻善慰藉他人、也获得温暖,最终找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