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王若虚以19万字描绘聚光灯外,回望80后文学“狂热”作者|文学|王若虚

发布时间:Apr 13, 2024 22:24 PM

本世纪初,一场文学比赛让一批年轻作者横空出世,迅速走红。一夜成名、风光无限之后,那些让我们狂热的写作者去哪儿了?他们还好吗?过上期望的生活了吗?

出生于1984年的王若虚是这场文学“狂热”的亲历者。他在19万字长篇小说新作《狂热》里,塑造了3个被世纪之交的写作赛事改变命运轨迹的青年。三人结缘于2000年,之后十年中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又互为彼此的背景板,由此展现三种层面的“80后文学狂热期”。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已经2022年,距离当年的始发点足足过去20多年,现在出版这部小说有什么意义?王若虚说:“《狂热》不是奔着畅销书去的,而是表现自己所处的时代,完成自己的使命。”


亲历者王若虚以19万字描绘聚光灯外,回望80后文学“狂热”作者|文学|王若虚

作家孙甘露评价,在王若虚交错的叙事排布之中,可以看到他对情节之间、时空之间如何对接的技巧相对成熟老到,闪回一般,我们脑海深处的柜子里不断有抽屉被拉开,跳出支离破碎的线索,这些线索宛如土星的星环,围绕故事的矛盾主体,不断旋转,不断碰撞。

评论家李浩说,《狂热》令人意外,写下了一种年轻和时代生活,他们的文学梦和燃烧的青春。这份狂热的烧灼中,我们爱的是艺术还是它的附加?

“电影、电视永远是1%的人吸引了99%的注意力,1%的人拥有了99%的市场价值。王若虚写的是剩下那99%的人群如何分享剩下1%的市场价值。”近日在光的空间书店举办的《狂热》新书首发分享会以“命运礼物的价格”为题,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上凭借一篇《来自沈庄的报告》获得一等奖并被保送北大的陈佳勇说。《上海文学》杂志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来颖燕也是“80后”,但处于书中的“狂热”之外,旁观了这场文学大赛的持久影响力。“当时,高考是独木桥,这场作文大赛可以说让我们发现了另一个世界。”来颖燕的大学同学中就有通过新概念比赛进入的,“对我们这些按部就班进大学的人,是一种激发和触动,原来这个世界可以这样精彩,可以完全不一样。”


亲历者王若虚以19万字描绘聚光灯外,回望80后文学“狂热”作者|文学|王若虚

在来颖燕看来,写作会赋予一个人对社会、对人情非凡的理解力。她的大学同学最后没有走写作的道路,但写作给了他底气和能力,支撑他打开以后的事业。“写作确实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可以说,我目睹了他们人生的转折点和轨迹。”

《狂热》中的三个主角并非“80后文学偶像”中最受追捧的,而是在聚光灯之外,泯然众人的。如何理解这场文学“狂热”带来的成功或失败?

王若虚觉得,当年的文学“狂热”中,成功或许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卖了多少书,其二可能是真正文学意义上的。“我之前是写校园青春类型小说的,如果向纯文学、严肃文学靠拢,转型很难。传统文学刊物对作品的考量角度不一样,周期和运作方式也不一样,因此会遇到相当困惑迷茫的时期——我还能不能继续写下去?有人是阶段性成功,有人默默无闻、一直在写。我想,写作可能是一辈子的事,20岁获得成功和40岁获得成功,性质、概念、内部原理都不一样。在某个阶段取得成功之后,要面对此后巨大的落差,这是很现实的。”


亲历者王若虚以19万字描绘聚光灯外,回望80后文学“狂热”作者|文学|王若虚

“即便在‘80后文学狂热期’,也并不是只有万人签售、版税惊人、众人追捧。更多时候,更多人,要面对外部和内部的考验和磨炼,独自立于旷野,风吹雨打。从我2007年发表处女作至今,太多昔日的同行、伙伴乃至竞争对手都选择放下笔,或转投编剧行业等。有的单纯发现自己不热爱写作了,有的为稻粱谋,有的选择了其他途径去展现自我。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很多次都会想起他们,还有以前的事情,美好的和不美好的,都融入文字中了。”王若虚说。

大学毕业后,陈佳勇投身影视圈多年,直到2020年,在文学圈消失已久的他出版了小说《老板不见了》。“当我再次捡起笔时,我发现了写作对自己内心的意义。一开始你用文学获得了‘敲门砖’,后来你拒绝文学,若干年后会发现,如果以一种更加理性、客观自如的方式写作,就是拿起笔把真实的东西记录下来,是非常美好的事情。”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IMAX公司、蓝蚁传媒旗下的制作公司新加坡海滩别墅影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传播集团解读中国工作室7月3日宣布,将联合制作纪录电影《象行记》。这部影片将记录野生亚洲象群于2020年开启的那场迁移之旅,呈现野生象群的栖息地——中国云南隐匿于世的风光,揭示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故事和鲜为人知的秘密。该纪录电影时长约90分钟,目前正在中国制作,采用IMAX摄影机拍摄,计划于2024年在IMAX影院上映。《象行记》不仅将呈现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关系,还以全新的视角记录了大家所熟知的16头野生亚洲象在2020年3月离开原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7月1日上午,上海歌舞团的排练厅变成了电影片场。摄影机、灯光、轨道、摇臂就位,透过导演郑大圣的监视器,可以看见高清镜头下,上海歌舞团演员们身体舞动与镜头移动的默契配合。郑大圣穿着一件连帽衫,身后印着四个字“胆子要大”。把一部“爆款”舞剧拍成电影,的确需要胆量。拍摄过程中更要胆大心细,一个“李侠”与“小裁缝”的舞段,反复拍摄了多次。导演郑大圣紧盯监视器这是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拍摄的第一天,片场忙碌有序。这部电影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SMG旗下上海歌舞团和尚世影业联合摄制,曾执导电影《1921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浦东新区2023文创重点企业稳增长服务季活动6月16日启动。活动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主办,旨在整合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企业家代表和社会机构等综合资源,优化文创企业发展生态,推动文创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活动季聘任了一批文创产业稳增长服务引领导师,同时,“益企同心”服务专员团队正式亮相,未来将打造“五个一”暖心服务:即“一条专线”“一个邮箱”“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一个园区企业互动微信矩阵”“一支专项协调专员队伍”。团队将着力做好政策宣传员、问题协调员、发展护航员,用踏实贴心的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国画家、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晋平个展“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6月3日至7月10日亮相上海新晋界艺术空间,本次展览展出了近20幅徐晋平近年创作的以玉兰花为主题的作品。徐晋平徐晋平的花鸟画作品融合了整体的诗意美和清新的韵致,展现出形与神相互交融的特殊魅力。他笔下的千枝万蕊的玉兰花朵朵向上,似在雪中浸润,在古建筑的映衬下,彰显高贵气质。徐晋平运用巧妙的留白和精湛的技巧,在轻快自然的笔墨中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审美趣味。展览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担纲学术指导,他表示,“徐先生笔下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携新作《不虚此行》入围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胡歌特意翻开与导演刘伽茵的微信聊天记录,“2021年7月13日,看完曹保平老师发我的剧本,我和导演加了微信。我在《不虚此行》剧本看到平时回避的话题——死亡。东方文化不太愿意面对死亡,所以人们平时不太做准备,死亡让人措手不及,我有类似经历。”《不虚此行》由曹保平监制,刘伽茵编剧并执导,胡歌领衔主演,吴磊、齐溪主演,白客特别出演。电影讲述一个“掉队”的普通编剧闻善偶然中开始以撰写悼词为生,在与各色普通人的相遇里,闻善慰藉他人、也获得温暖,最终找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