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师生共创“艺术社区”,陆家嘴东昌新村枢纽站|东昌新村|社区

发布时间:Apr 15, 2024 10:48 AM

当记者在东昌新村见到策展人、“社区枢纽站”创始人王南溟时,他正顶着烈日在小区里忙活。一旁的四川美术学院师生们,则在清洗一辆小区居民用于废旧物品回收的三轮车,计划通过喷漆、绘画等方式,翻新这一都市中常见的交通工具。

8月19日至23日,四川美术学院与虎溪街道发起的“虎溪计划”团队成员、贵州桐梓县羊磴艺术协会成员、上海社区枢纽站团队成员在上海陆家嘴艺术社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美遇·长江”社区美育实践行动。在东昌新村、梅园三村、乳山五村等陆家嘴老旧社区,师生们带来《来,来耍——星梦停车棚》《植物计划》《社区地图》等社区美育实践行动。

东昌新村有个办展的“星梦停车棚”

“从2018年社区枢纽站创建起,我们便致力于美术馆、博物馆进社区,光进去还不行,还要让艺术留在社区,让这里成为艺术社区。”王南溟告诉记者,选址陆家嘴老旧社区,有他的考虑,“虽然这是离陆家嘴金融城最近的一个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他希望通过美术馆社区化实现社区美术馆化,通过美育激活老小区的生命力。


川美师生共创“艺术社区”,陆家嘴东昌新村枢纽站|东昌新村|社区

东昌新村始建于1986年,房龄已有37年。当记者走进东昌新村时,很容易感受到一种“魔幻”感。小区正在进行外立面改造,几栋楼房都搭上了脚手架,建筑工人忙碌地穿梭其间。一抬头,入眼的是近在咫尺的上海中心与环球金融中心,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与老旧小区形成鲜明对比。

自从开始打造“艺术社区”后,今日的东昌新村,已经有了自己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就开在原来的停车棚里。这一“星梦停车棚”原本只是居民停放电动车、自行车的普通车棚,3年前,在社区枢纽站及多方力量的推动下,停车棚里装上了投影仪、灯箱,还砌上新的展墙。改造完工以来,星梦停车棚已引入“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铭心妙相:龙门石窟艺术对话特展”以及“岩彩绘画在星梦停车棚:儿童友好与艺术不老”三个展览。在这个意想不到的空间观展,体会文明的源远流长,对社区居民来说是一次特殊的体验。

“在陆家嘴高楼三件套下的停车棚里,我们展示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与陆家嘴金融区构成了当下与历史的时间维度的想象空间。”王南溟解释,“停车棚的展览都采用双面灯箱,展陈设计、说明,都按照博物馆、美术馆的要求来。”今年5月,“星梦停车棚”入选上海市首批“美术新空间”。

这次,四川美术学院师生们带来的《来,来耍》美育实践,便延续了星梦停车棚项目“艺术与居民良性互动”的意义。师生们在停车棚中找到三辆旧车,分别是一辆自行车、一辆三轮车、一辆电动车,以之作为涂鸦对象,并邀请社区里的小朋友共同创作,留下新的美育记忆。川美博士生娄金、李莹的创作对象是黑色的电动车,他们计划在车把手和后备厢位置画上红色的笑脸。娄金说,笑脸源自他们在居民家中找到的一款玩具,“我们想表达的含义是,笑脸是孙子的玩具,电动车是爷爷的玩具。”


川美师生共创“艺术社区”,陆家嘴东昌新村枢纽站|东昌新村|社区

四川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屈波介绍,师生们希望通过这一项目,增进两地文化的差异性交流,将东昌新村居民的故事与川美近年来开展的社会美育行动一起融入项目中。

居民进行“艺术社区”共创

在王南溟看来,多年来的社区美育行动,最重要的是鼓励社区居民参与,进行“艺术社区”的共创。“星梦停车棚落成后,三年多来所有的维护工作都由小区志愿者完成,真正让艺术留了下来。”

75岁的刘金祥是小区志愿者之一。2019年,东昌新村做雨污水分流,整个小区的管道要重新排布,小区居民自发成立了“东昌新村突击队”,刘金祥是队长。“艺术进社区”后,突击队成了自发维护星梦停车棚卫生的志愿者。“每周四打扫一次卫生,我都有记录,三年来没有一件展品被碰坏。”他说,自从东昌新村的房子建好,自己就住了进来,“小区一度脏乱差,很多人都搬走了,现在留下的人越来越多。”他记得,有位外地来的老先生,因为在报纸上看到星梦停车棚的报道,专门坐火车来参观三星堆的展览。“我感觉艺术在我们小区开花了。”


川美师生共创“艺术社区”,陆家嘴东昌新村枢纽站|东昌新村|社区

在星梦停车棚入口,有一个种满绣球花的星梦花坛。年过七旬的蒋阿姨一天不落地照顾着花坛中的花草树木。春天要翻土、春耕;夏天天热,得一天浇两次水;花期过了要剪花,至于冬天,则要把落下的杉树叶铺满花坛,给绣球花盖一层棉被。

三年多的坚持,源于蒋阿姨的一个承诺。原来,她家就住在停车棚对面,在花坛建设之前,这个地方是居民堆放垃圾的场地,水泥板、废木料、鱼肉骨头、烂菜叶堆成小山,臭气熏天。有居民要去信箱取信,还要跨过这个垃圾堆。“我当时就承诺,花坛建好后,我愿意来管理。”蒋阿姨说。如今,星梦花坛也成为东昌新村的一道风景线。

除了东昌新村,川美师生这几天的行程还包括梅园三村、乳山五村等陆家嘴老旧社区。在梅园三村,师生们和20个亲子家庭,共同为社区创作了一幅由儿童视角主导的社区地图。小朋友们在艺术家和家长的带领下,将社区内的建筑、花草、基础设施和感兴趣的一切事物都画在纸上。在乳山五村,王南溟还邀请了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专家参与,师生们将他们在贵州省桐梓县羊磴镇举办的“羊磴艺术合作社”项目中的植物画、影像和黄桃果核带到社区中,共同设计植物地图、制作植物花窗。

“这是边艺术、边治理小区的艺术社区。社区枢纽站本身是一个在社区的流动美术馆,同时连接着美术馆、博物馆,去创新文化馆所要从事的公共文化服务。”王南溟说,艺术社区每个点的规划都根据不同的情境而来,是在考察每个小区的基础上设定项目,并让它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我还在设想‘野草地图’,可以去发现生长在陆家嘴这几个小区的野生植物,用它们来绿化家园。或许,还能用一种种野生植物来标记各个小区。”


川美师生共创“艺术社区”,陆家嘴东昌新村枢纽站|东昌新村|社区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纪录片《象行记》2024年上映,云南野生象群迁移之旅将被搬上IMAX银幕公司|制作|象行记

IMAX公司、蓝蚁传媒旗下的制作公司新加坡海滩别墅影业有限公司和中国国际传播集团解读中国工作室7月3日宣布,将联合制作纪录电影《象行记》。这部影片将记录野生亚洲象群于2020年开启的那场迁移之旅,呈现野生象群的栖息地——中国云南隐匿于世的风光,揭示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故事和鲜为人知的秘密。该纪录电影时长约90分钟,目前正在中国制作,采用IMAX摄影机拍摄,计划于2024年在IMAX影院上映。《象行记》不仅将呈现人类与野生大象之间的关系,还以全新的视角记录了大家所熟知的16头野生亚洲象在2020年3月离开原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探索新的可能,不照搬舞剧,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七一开拍上海|纪实|电影

7月1日上午,上海歌舞团的排练厅变成了电影片场。摄影机、灯光、轨道、摇臂就位,透过导演郑大圣的监视器,可以看见高清镜头下,上海歌舞团演员们身体舞动与镜头移动的默契配合。郑大圣穿着一件连帽衫,身后印着四个字“胆子要大”。把一部“爆款”舞剧拍成电影,的确需要胆量。拍摄过程中更要胆大心细,一个“李侠”与“小裁缝”的舞段,反复拍摄了多次。导演郑大圣紧盯监视器这是舞剧纪实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拍摄的第一天,片场忙碌有序。这部电影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SMG旗下上海歌舞团和尚世影业联合摄制,曾执导电影《1921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助力文创产业稳增长,浦东新区推出“五个一”精细化服务产业|企业|文创

浦东新区2023文创重点企业稳增长服务季活动6月16日启动。活动由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主办,旨在整合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企业家代表和社会机构等综合资源,优化文创企业发展生态,推动文创产业更高质量发展。活动季聘任了一批文创产业稳增长服务引领导师,同时,“益企同心”服务专员团队正式亮相,未来将打造“五个一”暖心服务:即“一条专线”“一个邮箱”“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一个园区企业互动微信矩阵”“一支专项协调专员队伍”。团队将着力做好政策宣传员、问题协调员、发展护航员,用踏实贴心的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亮相玉兰花|徐晋平|作品展

国画家、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晋平个展“好一朵玉兰花——徐晋平国画作品展”6月3日至7月10日亮相上海新晋界艺术空间,本次展览展出了近20幅徐晋平近年创作的以玉兰花为主题的作品。徐晋平徐晋平的花鸟画作品融合了整体的诗意美和清新的韵致,展现出形与神相互交融的特殊魅力。他笔下的千枝万蕊的玉兰花朵朵向上,似在雪中浸润,在古建筑的映衬下,彰显高贵气质。徐晋平运用巧妙的留白和精湛的技巧,在轻快自然的笔墨中传达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和审美趣味。展览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担纲学术指导,他表示,“徐先生笔下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胡歌:面对人生的措手不及不虚此行|刘伽茵|胡歌

携新作《不虚此行》入围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胡歌特意翻开与导演刘伽茵的微信聊天记录,“2021年7月13日,看完曹保平老师发我的剧本,我和导演加了微信。我在《不虚此行》剧本看到平时回避的话题——死亡。东方文化不太愿意面对死亡,所以人们平时不太做准备,死亡让人措手不及,我有类似经历。”《不虚此行》由曹保平监制,刘伽茵编剧并执导,胡歌领衔主演,吴磊、齐溪主演,白客特别出演。电影讲述一个“掉队”的普通编剧闻善偶然中开始以撰写悼词为生,在与各色普通人的相遇里,闻善慰藉他人、也获得温暖,最终找到自